在最辉煌的时刻,褚时健折翼滇南,从“烟王”的神坛上跌落。

    2001年,身患多重疾病的他保外就医,重回哀牢山,筹措资金改造山地、架管引水、修建公路,种起了橙子。十年后,一种名为“褚橙”的水果风靡全国,它被称为“云南最好吃的橙子”,也被称为“中国最励志的橙子”。

    对于昔日种种,褚时健不愿再提起。于是,共同经历了诸多事件的“我”——作者先燕云,将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为读者更客观地呈现这段旁人无从知晓的历史,讲述昔日“烟王”、今日“橙王”——86岁的褚时健残酷的自我修复和重塑。

    褚映群说:“其实老爸也该退了,你说他是太阳般的汉子,说得好。不过光环大了,人会变成神的,太阳烤多了,人也会被烤糊的。”

    我大吃一惊,不由得仔细看了看她那张和父亲母亲都有些相像的脸,我从那上面看到了一种忧虑。

    应该说,风将起之时,褚映群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风的翼尖。

    选择性地资助文化产业

    捕捉风的翼尖

    最后一次见褚映群

    风起之时

    历史的玩笑

    孤独的先行者

    殇恸

    褚映群的后事

    一起走过的日子

    夙愿完成

    小事点点

    选择性地资助文化产业

    1993年春天,因为要做茶马古道的拍摄和采访,我和朋友们拜见了很多企业家,寻求资金帮助。寒暄聊天、吃饭喝酒之后,得到的回答大致一样:“什么是茶马古道?现在谁关心什么古道,你们搞这个有什么意思?”可当时香港知名摄影家高志强先生已经得到了爱克发公司提供的反转片赞助,只等出发,我们骑虎难下。

    大眼瞪小眼之后,我下了决心:“走,到玉溪。”

    我后来在《寻找茶马古道》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到玉溪,也就是到玉溪卷烟厂的缩语,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声名鹊起的企业,短短十多年间跃升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税利大户。于是乎,求助干企业的人和事可谓应接不暇。以我做人的原则,虽说几年前就与厂长褚时健认识,但从未开口请求过什么。这一次,为了那务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古道,我终于逼迫自己开口了。五万元,对玉溪卷烟厂是小数,对我们,对那条我们将要寻求的古道,却是一笔必不可少的投入。”

    有了这笔钱,我们从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出发,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