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世祖 >
    
    四月二十日,全国二十三省,两京,近三千名举人在京城,参加热闹的会试。

    天还未亮,北京城就忙活起来。

    大街小巷,遍地都是京营士兵站岗,五城兵马司不断地巡逻,疏解交通压力。

    待到贡院前,各省的灯笼高高挂起,举人们依次排着队,沉默占多数,议论声音也很小。

    此时的贡院,已经亮堂的如同白日。

    而皇帝,则微服而出,凑起了热闹。

    东厂、锦衣卫按照惯例随行,护持的稳稳当当,更何况还是在京城这个首善之地。

    望着亮堂堂的灯笼,皇帝目光横扫,停在了辽东、绥远、宁夏三省上。

    这三省是新设的,理论上来说,举人应该没有多少,但实际上却有不少。

    无他,军户子弟罢了。

    辽东最多,约有三十人,宁夏二十五,绥远十人。。

    举人的名额很珍贵,往往一县都摊上不到一个。

    在往年,举人名额最多的,乃是江西,一届录取九十五人,要知道南直隶相当于两省,也只能录取举人一百三十五人。

    最低的在云贵,在之前两省加一起才50个,后来贵州分出,云南四十五,贵州三十。

    现如今,在去年辽东结束军管,恢复了文官治省,考虑到其不到200万人,举人名额就为三十人。

    宁夏地方虽大,人口却不到百万,军户出身的较多,就有25人。

    绥远更不必提,要不是看在他是省级行政机构的份上,根本就不会举行乡试,举人是水分最多的,十人都算照顾了。

    可以想象,他们在会试九日游。

    会试基本是与乡试等同,一场三日,连考三场,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

    此时的会试科,最重要的是四书文和策问。

    其实这很好理解,在没有新闻联播的时代,举人虽然相较于平民,眼界非常的广阔,但实际上依旧狭隘。

    向他们问策,等于是像高中生求治国。

    若真是采纳了,那才是贻笑大方。

    「听说最近民间,对于八股,痛恨的多?」

    正悠闲的欣赏着热闹,忽然,吴邦辅就听到了皇帝的问话。

    他连忙转过身,恭敬地回道:「确有此事。」

    「国朝三百年,尤其是心学大起,读书人就对八股日趋不满了……」

    皇帝闻言,露出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