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世祖 >
    
    绍武朝的官吏数量,相较于前明,爆涨了近两倍。

    其中许多胥吏被纳入名录,接受俸禄,受到吏部的管辖。

    而省试的举行,又让许多的秀才、举人参与衙门中,一下子就断绝了胥吏的世袭。

    同时,胥吏由省试提拔,虽然造就了一些不懂得基层工作的读书人,但却提高了其素质,更加有助于地方主官对地方的控制。

    且胥吏是本土任职,而省试后的吏员,则是本府随机分配,异县为官,能够很好的杜绝其结党营私。

    故而,民间言论:吏员如官,吏治甚于前朝多矣!

    这也为绍武朝的新政实施,奠定了基础。

    减租减息,三乡老,通判推官,赋税直收,推广农作物……

    这一桩桩,一件件,才造就了如今这盛世。

    据吏部统计,平均每县官吏数目,从前明时期的百来人,扩充至两百余人,近三百之数。

    其中,既有巡检、仵作、僧道阴阳官等,又有六房书办,吏员,以及民间的乡老。

    府、省的官衙,也逐步扩充数量,才能管辖如此庞大的官僚。

    由此,中央的文武官吏,约莫五千来人,而地方则超过了四十万。

    而实质上,官衙还大量雇佣了白役干活,其数量是官吏总数的三到五倍。

    笼统的来说,大明朝两亿人,吃皇粮的人数约莫有在三百万,其中包括了军队、百官、吏员、白役等。

    官民比例,约莫七十比一。

    而要知道,前明时期吃皇粮的不过二十万,就备受文人们苛责,财政负担太重,皇帝不断的进行苛扣,经常拿纸钞、胡椒等抵债。

    这些人的俸禄,一年总数超过了六千万。

    其中,军队包括京营、边军、巡防营,总数约七十万,养他们就要三千万。

    想到这,一向与钱粮相伴的阎崇信,忍不住哆嗦道:

    “我朝官吏之数,远胜于前朝,古往今来数千年,也唯有我朝官吏最多吧!”

    “年支六千万,古之未有啊!”

    礼部尚书赵郎星闻言,也叹道:“中堂所言极是。”

    “近些年来,民间许多士绅言语裁撤官吏,开源节流,朝廷官吏太多,让人难安啊!”

    “不过说起来,如此多的官吏,在中堂手中依旧能够稳妥安置,俸禄不曾拖欠,实乃少有啊!”

    阎崇信闻言,略显得意道:“官吏繁多,某在内阁也是经常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