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属于华夏内陆中纬度地带,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拥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很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晋西北独立抗日第一支队在军事上取得逐步的稳固之后,在经济上,除了对外的各种商品贸易之外,更多的重心自然是放在基础农业之上。

    对一支队根据地农业发展的规划中,在指挥部召开的农业发展会议上,孔捷当时一共提出了三个方面:

    第一,动员民众和百姓在根据地上下级,包括较为周围的稳固游击区,大量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并鼓励百姓、灾民和部队本身,投入到自耕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之中。

    将土地分配到户,并尝试性在一支队周边率先施行承包责任制。

    百姓们在付出汗水之后,会得到相应的更多的粮食作为奖励,以合理的应用土地,将百姓们种植土地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

    至于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纵然是极好的制度,但是在眼下时期未必适合,孔捷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目前,抗战形势依旧严峻,特别是在敌后,对敌环境复杂的环境下,八路军军民更应该同仇敌忾。

    此时的战士们,包括百姓们,还是相当纯粹的。

    大家种地,更多的是想将力量使在一处,能使国家富强、振兴、独立。

    是为了信仰和自由而努力。

    再加上百姓们对八路军部队的拥戴和支持。

    孔捷并不担心大量开垦出来的荒地,没有乡亲们帮忙种植的问题。

    军民相濡以沫,互帮互助。

    种出来的粮食,共同保证百姓以及部队的吃饭问题。

    第二,孔捷特别提出了对土地和作物进行科学种植、管理的耕种方式。

    “所谓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到底是啥意思呢?

    简单点讲,一个是合理的将土地的利用达到最大化,这一亩地,你总不能只种半亩的土豆,剩下的半亩地全给荒废了吧?

    还有不少作物是可以套种的,比如咱们种黄豆的时候,它就不耽搁咱们再种点红薯,只需要将两种作物分行隔开,他们不但不会影响到彼此,甚至还可以促进两种作物的共同生长。

    咱们要考虑到土壤的贫瘠与肥沃与否,考虑到让土地也有一个缓冲的修养的时间……”

    “另一个就是育种的问题,大家也知道那些优良的种子,同样是一亩地,最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