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人间世 >
    
    几年前与金庸先生在深圳曾有一次快晤。两个作家相遇,当然要谈到对方作品的优劣上下。

    深方主持人间我最喜欢他的哪部书?我不假思索回说,《神雕侠侣》。

    为什么会选择这部书呢?当时只是应急答问,谈的第一感觉。回味起来,使我产生此种印象的原因,是因这部书弥漫了爱的情怀,释放出的是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那就是爱。

    杨过虽名杨

    “过”,但他的

    “过错”追究了去,其实只是有一个糟糕的父亲。出身不好,

    “成分高”。于是便受欺侮。连黄蓉、郭芙、武家兄弟这些

    “好人”,好人家的子弟,动辄就要收拾他一下,中神通的徒子徒孙们也是名门正派人物,郭靖送杨过进庙避嚣,照样受他们欺侮。

    杨过的本领最后其实已经是天下第一,这本领就是在不断挨整受欺压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完善提高得来的。

    这部书从头到尾张扬的是仁爱与爱人,和这种最高的博爱精神的力。然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见到的

    “报复”,却是太多了。牙眼相报,以血还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些

    “天经地义”的东西作为社会理念究竟有没有问题,似乎想这件事的人不多。

    阶级斗争年代那不用说了,有哪部戏里不讲

    “阶级仇”呢?连

    “生产队里开大会”都是

    “诉苦把冤伸”。如今说摒弃了

    “阶级斗争为纲”这样的理念,但我们似乎又钻进了钱眼里,什么是

    “善”?什么又是

    “爱”?标准是什么?只是一个字,钱!爱人不爱人天知道,爱钱才是真的。

    爱人、爱生命的社会思维,已经叫得人人皆知了。这种思维是呼应

    “以人为本”的宪法而来!自然是不错的。然而我们的社会思维方式,打开电视看就明白,广告、钱、电视剧、个人奋斗成功了,成功的标志是主角肯定有钱了。

    有仁爱而无拳勇的武训,那是太个别,太稀有的了。连专门慈悲怜悯人的和尚道士们——他们也是有级别的,科级和尚,处级和尚……凭的什么呢?

    不是凭他们的道德修养、禅理佛性,而是凭他们的拳头,凭香火钱挣得多寡——他们每日忙着

    “发展旅游”,也实在是含着另一份

    “爱的情结”罢。考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小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