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绳枪。

    其实在目前的大明来说,并没有表现出单兵神器的那种感觉。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最初的亮相是跟蒙古人交战。

    蒙古人几乎清一色的骑兵队伍,即便是步兵,那也基本上都是奴隶兵,算不得真正的蒙古军队。

    蒙古骑兵的高机动性,尤其是在草原那样开阔的场景下,就目前的军备水准而言,几乎是无解的难题。

    最让人恶心的地方,就是每一个蒙古人,全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

    从小就开始牧羊,放马。

    他们跟马自小就一起长大,睡觉都是在马上。

    一人双骑的蒙古骑兵,完全能够日夜兼程,直接就是在马背上休息。

    所谓高机动性,到底是有多高?

    那便是十二个时辰内,吃饭,睡觉,除开随便大小便外,全部都在马背上。

    八百里或许有点夸张,在不换人换马的情况下。

    但三四百里,完全不是问题。

    而这样的蒙古人,最让人头疼的地方他并非是个例,而是大面积的普及。

    千里奔袭这样的事情,在蒙古这边几乎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了。

    在草原上,蒙古骑兵就是无敌的。

    三四百里在如今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概念,这会让蒙古的敌人看吃灰都吃不到。

    我想来,就来。

    我想走,就走。

    即便是蒙古大败,被朱元璋赶到了草原上,元气大伤的蒙古人也照样是朱元璋的心腹之患。

    大量修建边关军事重镇,这才有边疆塞王的出现。

    为的就是预防蒙古人。

    茫茫草原,是蒙古人的主场,哪怕是朱英,对此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火绳枪亮相后,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也仅仅只是个乌龟壳。

    追,是不可能追上的。

    最后苦思冥想之下,只能采取同化这样的策略。

    其实朱英还是小瞧了蒙古人。

    否则就不会发生朱棣被生擒这样的事情。

    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毕竟朱棣在历史上可是永乐大帝,亲征蒙古六次。

    好吧,即便是亲征蒙古六次,耗费了无数的大明国力,实际上还是没有彻底解决蒙古人的问题。

    这本身就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永乐大帝亲征蒙古,那是在几十万大军的保护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