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

    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2],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

    处国得罪于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

    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于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若此其厚,况无所逃避之者,相儆戒岂不愈厚,然后可哉?

    且语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

    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于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

    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注释】[1]天志:即天的意志。

    [2]所知识:相识之人。【译文】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只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怎么知道这种情况?

    从他处理家族中的事情就可以知道。如果处理家族中的事务得罪了家长,还可逃避到相邻的家族去。

    然而父母、兄弟和亲戚朋友,彼此相互警戒,都说:“不能不引以为戒,不能不谨慎呀!哪里有生活的家族中间而可得罪家长,那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不仅处理家族事务是这样,即使处理国家事务也是这样。

    如果处理国家事务得罪了国君还有邻国可以逃避。然而父母、兄弟和亲戚朋友,彼此相互警戒,都说:“不能不引以为戒!不能不谨慎呀!哪里有生活在一个家而得罪国君在那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这是有地方可以逃避的。人们还如此告诫又何况那些没有地方可以逃避的呢?互相告戒难道不就更加严重了吗?而且俗话说”光天化日下犯了罪,能逃避到什么地方去呢?

    回答是:“没有地方可以逃避”。即使是茂林深谷幽境之处,上天神目如电,能看清天下所以的幽隐。

    天下的士大夫,君子疏忽上天而不知道相互劝戒,因而只知道小道理不闻大道理。

    【原文】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而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

    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崇。

    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不义,则我乃为天下之所不欲也。我为天下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