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散文杂拌 >
    
    长崎有一座石拱桥,共有两孔,所以称作眼镜桥。是一九三四年,由兴福寺的住持法定禅师修建的,在全日本是按中国形式建造的第一座桥。日本把它定为“重要文化财富”。站在这桥头,我忽然觉得这长崎,就像桥的一端,而另一端则在上海。多少年来,长崎都是联结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桥头,即使在日本锁国时期,长崎也被指定为开放口岸。直到今天,长崎仍是华侨最集中的地方。我在日本内地碰见好几位侨胞,都是在长崎出生的。所以在日本旅行了一个时期后来到长崎,就有一种回家之感。

    日本人民好客,而长崎作为门户,更集中地表现出这一美德。它自从一五七一年(元龟二年)开为口岸以来,始终是日本和世界各国交往的接待站。日本人尊重那些为促进国际交往作出贡献的人们,于是长崎保存下来丰富的珍贵的遗迹。

    我到了传说中“蝴蝶夫人”的旧居。给我极大感动的不是那所明治年间建造的英国花园洋房,而是日本人民的宽阔胸怀。那房屋的主人,是个往日本运输军火,并把它卖给各地藩主供其内战使用,从而发了大财的买办,是个很带点经济侵略意味的人物。我问日本朋友为什么要纪念他,他们说,他有坏的一面,可是他同时还带来了西方的工业技术、现代文明,对于推动日本明治维新,起了不小的作用,算起总帐来,他对日本民族好的作用占主要,所以我们仍把他看作是朋友,对日本维新有贡献的朋友。

    在这位古兰马先生的住室里,我惊讶地发现了“定远号”军舰上的舵轮。舵轮用红木造成,直径足有一米多。当年邓世昌就是紧握着它,为了保卫祖国向日舰猛撞过去的。定远舰后来被日本海军捞起。古兰马尊敬邓世昌的为人,花重价把它买了下来。镶上几块板,作成一只台面,陈设在他的客厅里。

    和古兰巴馆相似,他们把十七世纪荷兰人的“洋馆”及其附近荷兰风味的石板路,十九世纪法国人建造的木建筑教堂,都作为国家指定的文物保护单位保存下来,而且仔细地加以修缮维护,让它为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服务。

    当然,保存最多的是中国建筑。十七世纪中国僧人超然始建的崇福寺,后来又由华侨出资,并从福建请来匠人,运来砖瓦木石,把它建成一座精美宏伟的中国式庙宇,里边供有我们熟悉的关公等神像,如今已被定为日本的国宝。里边有一口一六八二年长崎***时,该寺舍粥用的大锅,至今完好如初。我看到这些,不由得想起我们国内像这样可列为国宝的文物,真是多到不可胜数。可是遭遇呢,只得欲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