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大将军钟将军,当年也算东华国第一大将。『『ge.

    其祖辈曾经与当时的皇帝东征西战,有同袍之谊,对皇帝还有救命大恩。

    那时候,嫡庶分明,太子之位至少必须传嫡,可当时皇后体弱,只有二子,长子刚出生就不诶封为太子,弱冠之年没了,次子更是十五就因一场风寒丢了性命,均无子嗣,嫡枝尽没。

    等皇帝下决心传位庶子时,几个庶子也没了,据太医说,应该是皇帝征战多年身有隐疾,才导致子嗣不壮,难以长寿。

    皇帝本想过继,最后还是放弃了,将东华基业交付庶出的弟弟。

    正因为如此,东华庶出才渐渐有了地位,不再是奴婢一般的存在。

    而神威大将军身受皇命,无论嫡庶,一直尽心扶持,最得圣心,大将军爵也世袭罔替,永不降爵。

    这话好说,可真的执行起来并不容易,百年前,大将军府功高震主,为了消除陛下的猜疑,不让神威大将军府毁于一旦,当时的钟家祖辈主动放弃实权,专心辅政,让皇帝觉得并无威胁,虽然势弱了些,终究安稳了多年。

    此时钟家的当家人,是江恩侯府老夫人钟氏的长兄,他想出战,带着嫡次子立功,将钟家交给他。

    为什么不是嫡长子呢?据说嫡长子喜爱诗文,不是能掌钟家的料。

    钟大将军出战,不是因为他比秦恪强,而是,他不相信秦恪会比他强。

    连下多城又如何?

    除了边关战事较多,军士们勇敢善战,各镇守将早就养尊处优疏于训练,看见兵马袭城,哪有迎战的勇气?还不麻溜地开门投敌?

    对于皇室子孙,特别是与东宫相关的几位,他最瞧不上的,就是秦恪。

    这个毫无追求、安心被人扔在边关践踏多年的人,能有什么成就?

    说得好听,什么东宫嫡子替父讨公道,这还不是虞廷学与幕僚替他谋划的。

    成与不成,这东华天下都与他秦恪无关。

    一个毫无眼光挑中庶房做妻室的人,怎么努力也是独木难支。

    “钟将军,”秦聿煦真心感激他在这个关头站出来:“秦恪不足为惧,只要将虞廷学拿下,他就难了。虽然司马家出言支持,可辽东他们不敢放手,所以,你放心吧。”

    此刻,毫无眼光的秦恪,正接受来自妻房的资助。

    “哪儿来的这么多粮食?”

    宁世昀他们没有随行,宝昕安排他们在后方协调粮草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