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京城官场接连不断被巨大的消息震撼。
就是震撼,已经不是一开始的震动了。
上午,官员们就因为吏部尚书王国光被致仕震惊了一下,当时京城各衙门里还为此议论纷纷,对此不满之人就有不少。
当时的舆论风向还是魏广德没有料到的,那就是对内阁的不满。
魏广德按照皇帝的御批草拟了圣旨,然后送回司礼监,之后是六科核准,这其中其实内涵了许多外面官员不知道的,大明官场高层的博弈。
他们不知道这些,但是却知道王国光是被冯保弹劾下去的,对这样的旨意,内阁就应该直接封驳才对。
什么时候他们这些文官还要看内廷宦官的颜色,他们的想法居然可以左右以为二品大员的去留。
自然,首辅魏广德首当其冲被认为这是失职的表现。
内阁首辅,应该是百官的楷模,在这种涉及高层文官利益的问题上,他可以是被文官内斗斗下去的,但绝对不能是因为太监干预而下台的。
想到冯保召集门下,今日怕是弹冠相庆的场景,所有文官都恨得牙痒痒,对魏广德的说辞,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
甚至,已经有人在盘算是不是该给这位新任内阁首辅来个弹劾,让他清醒清醒。
别为了保住首辅之位,就对皇帝百般奉承,而不敢为他们文官集团发声。
如果是这样的首辅,他们是不支持的。
可没想到,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忽然风云突变。
先是传出冯保的府邸被锦衣卫围了的消息,然后就是抄家。
他们把锦衣卫闯入冯宅搜捡当成了抄家,毕竟情况差不太多,外面人自然无从得知内情。
而且两个多时辰后现场的变化,也印证了他们的想法,冯保确实是被抄家了。
一个个大木箱子被锦衣卫的人从府中被抬出来,当然就是查抄的赃款,这没什么好说的。
于是到了晚上,大家茶余饭后都是在说这件事儿。
许多人还把这两件事儿串连在一起看,于是得出结论就是魏阁老计划周密,用吏部尚书王国光和大太监冯保来了个对子。
别看一开始大家对拿下王国光不满,认为内阁应该站在文官一边,和宫里太监斗争。
但实际上,大部分官员心里,盘算的还是看戏。
当初张居正给他们的压力有多大,他们是知道的。
而张居正能有如此压力,多半拜这次
就是震撼,已经不是一开始的震动了。
上午,官员们就因为吏部尚书王国光被致仕震惊了一下,当时京城各衙门里还为此议论纷纷,对此不满之人就有不少。
当时的舆论风向还是魏广德没有料到的,那就是对内阁的不满。
魏广德按照皇帝的御批草拟了圣旨,然后送回司礼监,之后是六科核准,这其中其实内涵了许多外面官员不知道的,大明官场高层的博弈。
他们不知道这些,但是却知道王国光是被冯保弹劾下去的,对这样的旨意,内阁就应该直接封驳才对。
什么时候他们这些文官还要看内廷宦官的颜色,他们的想法居然可以左右以为二品大员的去留。
自然,首辅魏广德首当其冲被认为这是失职的表现。
内阁首辅,应该是百官的楷模,在这种涉及高层文官利益的问题上,他可以是被文官内斗斗下去的,但绝对不能是因为太监干预而下台的。
想到冯保召集门下,今日怕是弹冠相庆的场景,所有文官都恨得牙痒痒,对魏广德的说辞,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
甚至,已经有人在盘算是不是该给这位新任内阁首辅来个弹劾,让他清醒清醒。
别为了保住首辅之位,就对皇帝百般奉承,而不敢为他们文官集团发声。
如果是这样的首辅,他们是不支持的。
可没想到,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忽然风云突变。
先是传出冯保的府邸被锦衣卫围了的消息,然后就是抄家。
他们把锦衣卫闯入冯宅搜捡当成了抄家,毕竟情况差不太多,外面人自然无从得知内情。
而且两个多时辰后现场的变化,也印证了他们的想法,冯保确实是被抄家了。
一个个大木箱子被锦衣卫的人从府中被抬出来,当然就是查抄的赃款,这没什么好说的。
于是到了晚上,大家茶余饭后都是在说这件事儿。
许多人还把这两件事儿串连在一起看,于是得出结论就是魏阁老计划周密,用吏部尚书王国光和大太监冯保来了个对子。
别看一开始大家对拿下王国光不满,认为内阁应该站在文官一边,和宫里太监斗争。
但实际上,大部分官员心里,盘算的还是看戏。
当初张居正给他们的压力有多大,他们是知道的。
而张居正能有如此压力,多半拜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