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张顺的例子,接下来的争标,更加激烈,也更加的精彩。

    看的岸上的观众直呼过瘾。

    便是龙舟上的文武大臣,也是赞叹连连。

    很快的,第二次争标的胜者,便出现了。

    这次是捧日军!

    赵煦见着,也很高兴。

    因为,捧日军的名字非常好。

    所谓捧日,左右护圣,如捧大日也!

    其前身乃是后周的小底军,而小底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嫡系中的嫡系,亲军中的亲军。

    在后周时,这支部队是拱卫皇城,侍卫皇室的亲从军。

    周世宗柴荣时,整顿军制,将小底军变成后周的骑兵精锐,更名铁骑,并编入侍卫亲军。

    从此铁骑军就成为了柴荣手中的王牌,扈从柴荣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战功。

    其历任指挥使,更全是皇室近支——李重进、张永德。

    因为这支精锐和后周关系太深,太祖、太宗皆想方设法的剥离铁骑军与后周之间的渊源。

    于是不断的对其进行改造、拆分。

    太平兴国年间,更铁骑为日骑,分五指挥驻泊郑州、雍丘等地,雍熙年间改捧日,并开始向其掺沙子。

    增加捧日掘直军(步兵长枪军)、捧日左射军(全员左撇子弓手)、捧日弩手军(步军弩兵)。

    把好好的一支精锐骑兵,硬生生的给去骑兵化了。

    如今,捧日军的骑兵,只剩下两个指挥的编制了。

    而且,因为久疏阵仗,那两个指挥的骑兵,也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反正,石得一说,捧日军的骑兵,现在连马都没配齐。

    今次争标,捧日军拿下了第二标。

    赵煦很高兴。

    因为,这很可能代表着,捧日军还有救。

    至少,他们还有心气!

    这样一支有着历史底蕴的精锐,若果能收拾一番,振作起来,对国家来说是好事。

    何况,它的军名,乃是捧日!

    在赵煦看来,这合该是自己将来巡视地方、宣慰天下的开路强军!

    “此天授也!”

    便再次起身,在御龙直簇拥下,来到殿阁前,宣慰夺标健儿。

    巨大的龙舟之下,清澈的湖面上,一艘小巧的虎头船,已经停泊在水面。

    系着青红头巾的捧日军将校,已伏拜在船上。

    “捧日军左厢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