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圣彼得堡依旧寒风萧瑟、千里冰封,春天尚远,何况夏日。

    冬宫的一间书房里,炉火熊熊,女主人坐在一张极其昂贵的貂皮沙发上阅读宫廷版的《库图佐夫传》,窗外白雪家,更是闻名遐尔的科幻作家,他1896年写出的《在地球之外》描绘了2017年20名不同国籍的科学家和工匠乘坐自己建造的火箭飞船飞出大气层,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处于有趣的失重状态。他们建成了大温室,种出了足够食用的蔬菜水果。他们穿上宇宙飞行衣从飞船里出来,在太空中飘游。然后飞船又飞向月球,其中的两个人乘一辆四轮车在月球表面着陆,考察一番之后又点燃火箭离去,与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等候的母船会合。受这批先驱鼓舞,地球上的人们也大量转移到外层空间,住进环绕地球轨道上的温室住宅。而那20名探险家则继续飞到了火星附近,途中曾在一颗无名小行星上降落。旅途漫漫。许多年过去了。最后,他们成功地返回了地球,重新住进了建在喜马拉雅山上的科学城堡。

    与71岁、充满想象力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相比,45岁的罗伯特戈达德则是理论家和实践家,他1919年出版的《到达极大高度的方法》阐述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原理,并被德国火箭专家们奉为经典。戈达德从192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箭。1926年他研制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火箭试飞成jb。

    不过,这一次辰天并未见到罗伯特,戈达德本人,这名美国专家在本国的时候混得很差,在1920年被高薪聘请到来德国的,本来负责单兵火箭筒项目(此人在历史上1918年就研制出了单兵火箭筒,只可惜如此大有前途的武器因为一战结束而被打入冷宫,至于巴祖卡直到20年后年才被另一位美国上尉研制出来),并且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只可惜在德美战争爆发以及美国战败之后,这位坚定不移的爱国者以拒绝参与任何一项武器研究来表示自己的抗议,现在只是偶尔与专家们讨论一些纯理论的东西。——相比之下齐奥尔科夫斯基要合作一些,但一旦德俄战争爆发,想必这位倔脾气的老头也会加入美国人的行列,幸好基地的研究工作一直是由奥伯特、多恩伯格这些德国专家主持。

    在向专家们大致了解情况之后,辰天一行来到了rc基地的“火炮靶场”,别以为火箭专家们聚在一起只研究火箭,只要和火箭有关的项目他们大都有涉及,例如赫尔曼.奥伯特负责的是真正的火箭,多恩伯格兼顾火箭的研究,并担任“火箭烟雾发射器”的技术负责人,戈达德的单兵火箭筒项目研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