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众人离开,杨小涛才起来回到屋里,忍着心中激动,整理思路。

    血玉。

    新型玉米,具备较强的抗盐碱特性,同时产量较先前玉米明显提高。

    至于是否抗倒伏、是否抗旱还要继续观察.

    将本子合上,屋外家家户户都关灯睡觉。

    大晚上的没有其他活动,几个精力旺盛的已经传出索索的声音。

    杨小涛将本子放好,随后出门,看着院子里的玉米。

    “小薇,收玉米了!”

    杨小涛在心底呼喊一声,率先进入院子,开始收拾玉米。

    晚上十点。

    杨小涛特意整了一锅红烧肉,桌上把酒。自斟自酌。

    这次,就当是犒劳自己的辛苦。

    当然,若是小薇能喝酒的话,他是不介意“未成年”喝酒的。

    有了这些种子,等去了西北,面对沉睡的兄弟,他也有个交代了。

    想到这里,端着酒杯的手就有些颤抖。

    胸前再次戴上的血柳冰凉,握在手里却有种异样的温度。

    他知道,血玉有兄弟们一半的功劳。

    酒喝完,肉吃光。

    杨小涛的手上却是出现一粒玉米,灯光下,仔细打量着。

    眼前的血玉,说白了就是在利用植入的血柳能量,达到对玉米性状的控制,从而增强抗性。

    也就是C型玉米的强化版,增强抗性的同时,产量也得到增加。

    当然,增加的不多,只比C型玉米多3到5倍,比起普通玉米的产量来说,还是差了一大截。

    增强是增强了,但如何增强的,如何增加的,其中机理,就不得而知了。

    而这,就是需要探究一下。

    他,总不能稀里糊涂的接受吧。

    万一别人问起来,怎么解释?

    还是运气?

    运气,那也只是占百分之一。

    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都需要理论实际支持。

    所以,杨小涛还想再进一步,解开这其中的奥秘。

    人心不足蛇吞象。

    蛇尚且如此,何况是高等智慧的人呢?

    这或许就是对科学,对未知探索的欲望吧。

    他想要的更多,更高。

    于是,这个夜晚,在小薇瞪大眼睛满是不懂的神情中,杂交实验再次提上日程。

    哪怕只有两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