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在说话?

    酒客循声看去,余冬震惊,手中的酒杯滑落,啪嗒一声,酒杯在木板上滚了一个圈,摇摇晃晃停了下来。

    “镇国公!”

    余冬破了音。

    “是镇国公,活的!”

    有人嚷嚷了一句,遭了一顿白眼。

    顾正臣的画像流传很广,加上金陵生祠不少,雕塑都是按真人扩大比例做成的,虽不能说十分像,但也有七分。只要不刻意伪装,认出来顾正臣的人并不少。

    这段时日带着范南枝闲逛金陵,就经常有人认出。

    王关仙很想逃,却被严春给抓上前。

    顾正臣打量着不安的王关仙,问道:“符文解密的事,你从何而知?”

    王关仙支支吾吾,憋出一句:“我,我也是道听途说。”

    顾正臣倒了一杯酒,严肃地说:“看来,有人泄密了啊,王关仙是吧,你是主动去刑部交代,还是我送你去?”

    王关仙赶忙求饶。

    顾正臣一饮而尽:“你不是窃密之人,去刑部交代清楚,没人会为难你,去吧。”

    “谢镇国公。”

    王关仙一溜烟跑了。

    酒客围上来。

    一个五十余岁的中年人嗡声问:“镇国公,当真是日本鬼来祸害咱们大明了?”

    发髻盘着有些歪,一脸麻子的中年人语气急切:“朝廷不能东征吗?”

    带着几分刚毅的年轻人喊着:“就没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吗?”

    顾正臣听着喧杂的话,平静地说:“这些事本不该说出来,但王关仙泄露了出来,继续遮遮掩掩,也只能衍生出更多混乱的说辞,混淆视听,扰人认知,那我就告诉你们真相吧。”

    “死了船中,倭人背后之上的符文,经佛道两门、钦天监与我等破解,结果确实是怨念过海,阴兵乱明。至于船上不断出现周召的名字,也是倭人阴兵意图押着周召,以周召之名避开水师巡视,顺利抵达大明。”

    “据钦天监推测,很可能是日本国内战争频仍,死的人太多了,加之太宰府的六万冤魂还没超度,日本又没这个能力,缺乏真正的得道高僧,故此选择用这种方式,将怨念丢向大明……”

    众人听闻,恨得咬牙切齿。

    顾正臣站起身:“朝廷想要东征,顺应民意,可南征北伐,耗了无数国力,再起东征,人家就敢说大明是穷兵黩武。所以,东征之事,朝廷无力。”

    严大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