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小时后,当天深夜。

    常浩南俯身在一台精密的原位光学测量设备前,透过观察窗,紧盯着内部激光干涉仪投射出的光斑变化。

    栗亚波则在一旁操作着电脑,屏幕上实时绘制着材料折射率随激光波长变化的曲线。

    “老师您看,12A-03号样品现在表现出的负折射率窗口非常清晰,就在这个近红外波段。”栗亚波指着屏幕上陡然下探到负值区域的曲线。

    常浩南微微点头,但表情中的喜悦却转瞬即逝:“其他几个呢?”

    “12A-01和12A-04都失败了,没有出现负区。12A-02刚开始有微弱负值,但很快就消失了……”栗亚波快速切换着数据流,“12A-05和12A-03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但波动情况很不乐观……”

    如同栗亚波报告的那样,六份刚完成强磁场极化处理的金属基薄膜样品,只有四份暂时显现了负折射现象。

    而其中三份,如同被戳破的气泡,在几分钟内,屏幕上的负折射信号便剧烈波动,最终彻底消失,曲线回归到平庸的正值区域。

    只有一份样品,编号A3,其负折射特性顽强地维持着,虽然强度也在缓慢衰减。

    “三十分钟了,A-3还在坚持,这已经是我们近期最好的结果之一。”栗亚波摘掉眼镜,揉了揉鼻梁两侧。

    他的声音带着些许疲惫,但更多还是无奈。“我们试过重复磁化失效的样品,每次结果……就像是在抽签。”

    “结果没有可重复性,是吧?”

    常浩南知道负折射率材料的研制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自己前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但每个月的例行报告他还是全都认真看过的。

    “是啊……”栗亚波在电脑上打开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是以样品编号命名的、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数据文件。

    鼠标滚轮滚动好几次都翻不到底。

    “从接手这个项目以来,我总共做过九百多次有效测试,其中只有两次维持到了七天,当然最终还是失效了。”他叹了口气,“更麻烦的问题是,每次结束后的具体结果都不相同,上一次成功表现出负折射特性的样品,很可能到了下一次试验就转化失败,有时候想分析都无从下手。”

    “把那些失败和相对稳定的样品,所有的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调出来。”常浩南站起身,简单活动了一下身体,“对比一下这两类样品的区别。”

    栗亚波迅速操作电脑,打开了几个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