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方教授团队的基础研究支持,之前调研的癌症村事件已经另有眉目。”

    周彦教授的话不多,浅尝辄止。

    方子业看完暂时站定,快速编辑道:“周教授,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任务的完成人还是实验室的一线人员。故此不敢居功。”

    “方教授你要谢,实验室里的老师们也要谢。”

    “想要从茫茫多的未知成分和结构中寻到关键节点,没有方教授你梳理线条还是不行的。”

    “方教授今天要门诊吧,我就不打扰了。”周彦的心思还颇为细腻。

    方子业也就没再多回话。

    华国的癌症村数量不少,原因未明者也不只有之前周彦教授框给方子业的那几个。

    调研中,如果未发现已证实的致癌物超标,那么就需要寻找新的致癌物,并且对其致癌性进行定格,到底是一类还是二类或者三类,这是公卫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件事方子业的确没有那么大的功劳,但也实在地帮忙梳理过,在主框架搭建上有一定贡献,但都只是猜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数据支撑。

    ……

    中午,十二点四十分。

    方子业才送走‘上午场’最后一个加号的病人,闭合诊室门后,方子业与林方忠二人抬起盒饭开始扒拉。

    大概十二点五十分,有病人与家属拿着检查单尝试着推开诊室的门。

    推门的吱呀声响起后,林方忠回头,方子业抬头,两人的嘴里挂着菠菜和才送进嘴里的辣椒。

    八目对望后,是病人和家属默默地关上了门。

    吃饭最大的规矩,在华国是畅行无阻的。

    方子业现在是门诊的坐诊医生,并非急诊科的值班医生,按道理该享受准时吃饭的权利。

    方子业继续默默干饭,倒是林方忠立刻起身到了门边将门反锁上。

    坐下后,趁着嘴里暂时清空低声开口:“师兄,按照你这加号的节奏,一天恐怕要看六七十个病人。”

    门诊正常的工作时间就是七个半小时,上午的八点到十二点,下午的两点到五点半。

    一共就是四百五十分钟。

    六七十个病人,算上初诊与看结果,至少也有一百来次。

    每一次就算是用五分钟时间,也得加班。

    或许人次更多。

    “林方忠,我现在的门诊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的,熟悉了流程,看起来就比较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