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心中一动,瞬间就明白了王夫之的意思。

    没错,王夫之说的是对的,荷兰人内斗甚至内乱,对于大明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同样也是一件麻烦事。

    现在他们装作不知,表面上表示了有和谈的可能,可实际上一旦和谈,虽能让荷兰人付出一定代价,但却违背了这一次出兵的最终目的。

    郑鸿逵作为皇帝亲点的大将,王夫之本身又是总理衙门的人,这次跟随舰队南下负责联军协调和外交,他们都不是普通官员,在出征之前还被皇帝接见,再加上他们曾经出使欧罗巴的履历,更明白这一次战争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大明之所以会对荷兰人下手,荷兰方面之前截杀大明商船是一个原因,而更前面荷兰方面两次和大明开战也是一个原因。可除去这些原因外,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存在更是一个重要问题,再加上大明目前的国策变化等等,这才会有这一次战争的爆发。

    自从宋王和永王外封新大陆后,大明的国策就产生了变化,随着前不久大明因为外封藩王的举动又调整了海外封地的政策,打破了大明原本对藩王的限制。

    这件事影响很大,普通人或许不知道,可作为郑鸿逵和王夫之这样身份的官员却非常清楚,更听说了已有好些藩王宗室上书陛下请求主动外封了。从这个情况来看,未来大明外封会成为惯例,而王夫之熟读史书,当然明白历史上周天子大封诸侯的情况,更知晓一旦采取这样的外封政策所带来的长远影响。

    说实话,对此王夫之是非常佩服皇帝陛下卓越远见的,困扰大明近三百年的藩王政策包括宗室供养政策一直都是历代大明皇帝所头痛的问题,而现在这个问题却被当今圣上以这种方式彻底解决。

    对低级宗室放开,对高级宗室采取外封政策,不仅能解决宗室问题,更能通过这个方式开拓海外,同欧罗巴诸国争夺世界的领地,这样的扩张手段远比大明直接出手更为合适。

    虽然现在大明的国力经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得到了恢复,小冰河时期的气候也改善了许多,而且大明通过外贸和国内一系列政策,无论经济和民生都是前所未有的好,国家收入更是一年比一年高,彻底摆脱了崇祯朝时期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的情况。

    但就算这样,大明如果和欧罗巴诸国那样直接和对方争夺海外,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的话,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其中不仅是钱物的问题,更关系到大明的稳定。而且文官集团虽这些年被皇帝打压下去,但文官们在朝堂上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