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和林曾经是蒙古帝国的首都,曾经的成吉思汗在这里拥有宫室。至少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并迁都北京的之前,此地始终是辽阔无比的草原帝国政治和经济中心。

    不过此地的宫室比起紫禁城来说却是差得远了,何况当年又遭遇过不少战火。因此现在已经残破的几乎不成样子了,即便在朱棣命人紧急抢修后也只是勉强能用而已。

    经过悉心的整理后朱棣目前就下榻与此,作为整个草原善后的大本营。唐少哲从京城匆忙赶回哈拉和林,第一时间就被皇帝传唤到了这里。

    四周点燃着十数支粗如小儿手臂的洁白蜡烛,将整个大殿照得异常明亮。

    朱棣坐在正中央的位置上,侧耳凝神认真听着唐少哲的讲解。而旁边还有两位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和金幼孜,同样十分好学的旁听着。

    离京后固然有天机阁——电台——与中枢随时联系,基本上发生在大明内陆的事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回来。可很多信息只凭耳闻到底还是不够,因此唐少哲此次回京的任务还有顺道带回京城的最新消息。

    “……日月币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朝廷全力支持。以上这些,就是我所能说的全部了。”

    好容易唐少哲结束了长篇大论,朱棣却很罕见的没有很快说话。刚才那些金融知识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当然其中也有对唐少哲的不满。

    当初谈到大明皇家银行的时候,明成祖压根没有多想。在他的认识中,唐少哲所谓的银行至少听上去就像是类似钱庄的存在产物。

    只不过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类似钱庄兑票的日月币居然可以直接在市面上流通。

    当他接到来自京城的电报后整个人当场就傻了,据电报上面说京城百姓现在是人人乐用日月币。尤其是商人们,更是将之视为必备品。携带轻便而又富含信用度的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便与流通。以往出门在外做生意,最担心的就是银钱携带。

    无论金银或铜钱,携带数额巨大所带来的最大难题都是货币本身的重量。携带不方便不说,而且出门在外的目标还比较明显。

    回来钱庄之所以盛行起来,最早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但相比纸币日月币而言,兑票到底还是不方便。兑票本身只是一种中介信物,而且只能是大额交易才会用到。

    而且兑票所能通行的地域,必须有相应的钱庄存在。何况使用兑票也不是无偿的,否则钱庄的红利从何而来?但是为了避免麻烦,不少商人还是常用兑票。

    为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