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姗打开面前的报告,展示出精心绘制的对比图表:“‘天枢’实验室基于对海量实际线路数据的建模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和噪声预测补偿机制(V.PCM)。

    它能更精准地动态调整调制参数,在恶劣线路环境下,将下行速率稳定提升5-8%,并将连接稳定性提升20%以上。

    最关键的是,”

    她环视全场,抛出关键筹码,“V.PCM算法是开源的!

    我们愿意将其贡献给ITU,作为V.90标准的核心可选模块之一!

    推动全球用户获得更稳定、更高速的接入体验!”

    会场瞬间哗然!

    开源核心算法?这无异于在专利壁垒森严的通信领域投下一颗震撼弹!

    鹰国教授脸色难看,欧洲代表交头接耳,樱花国代表陷入沉思。

    “开源?贵国能确保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吗?”

    鹰国教授质疑。

    “完整的测试数据和第三方验证报告,已提交大会秘书处。”

    江姗从容回应,“我们相信,开放与合作,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最佳途径。

    一个包容、开放、真正惠及全球用户的V.90标准,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会议陷入激烈讨论。

    江姗提出的开源方案,以其开放性和实测数据,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彻底改变了标准制定的博弈格局。

    华夏代表团,第一次在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的制定桌上,发出了举足轻重的声音。

    ——-

    江城,长江边一处宁静的院落。

    郭霭明与几位来自不同高校的社会学和法学教授围坐品茶,气氛融洽。

    “郭总裁,你们提出的《社区文明公约》草案,很有意义。”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缓缓道,“但关键在于,如何让用户真正认同并遵守?规则若只是冷冰冰的条文,效果有限。”

    “教授说的是。”

    郭霭明态度恭敬,“所以,我们希望公约不是单向的约束,而是共同参与制定的契约。

    计划在新浪网和BBS发起‘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公约’大讨论,邀请用户就公约条款发表意见、投票表决。

    同时,联合高校,举办‘网络素养’公益讲座,普及公约精神,让用户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尊重、理性、责任。”

    “线上讨论与线下教育结合,双管齐下,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