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突然虔诚的侍奉起三清来,不仅自请跟着国师修炼,还拿出不少体己,让皇帝抚恤亲征阵亡的将士。

    孙家跟着捐了不少钱,皇帝更是打开私库,拿出全部的钱财交给兵部抚恤将士。

    大明民心回笼,军心振奋,新帝再朝北方增加兵力,加大对瓦剌等北胡的防御时,全国上下都无异议。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并取代曹鼐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学士之一。

    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除了提议向北方增加兵力,加强防务外,他还建议招安邓茂七。

    剿灭邓茂七等叛军是先帝坚持要做的事,朱祁钰并不太想推翻兄长的政治意见,何况,朝中亦有很多大臣坚持维护先帝的建议。

    很奇怪,先帝在时,这些跳出来要坚持剿灭的人,当时分明是劝说皇兄招安邓茂七的。

    怎么换了一个皇帝,他们的想法也变了?

    朱祁钰虽不想推翻皇兄的举措,但心里知道,福建的仗再打下去对大明来说是弊大于利,于是倾向于于谦。

    只是,麻烦的一直不是招安,而是招安之后。

    朝中吵了两次,内阁私下也在皇帝面前讨论过三次,却都拿不定主意来。

    孙太后一放松对曹鼐等随驾之臣的追究,还主动拿出钱财抚恤将士之后,朱祁钰立即以各种理由将曹鼐等人召回,只是封些小官职,却总是把他们拉到宫里来议事。

    孙太后睁只眼闭只眼只当不知,会昌伯孙继宗自然跟从,紧闭门户,自己也称病不朝,躲在家里,不掺和政事。

    朝中反对招安的声音便变小了。

    反对的声音一少,便特别突出了一些人。

    朱祁钰这才发现,反对最激烈的人背后竟是宗室。

    他很不解,私下问于谦:“他们为何如此反对?”

    于谦去年去江南赈灾,也曾偷溜到福建调查过,闻言道:“一来,邓茂七胆大包天,想要效仿太祖皇帝,宗亲厌恶;二来,福建苛政严重,其因从海贸走私而起。”

    于谦详细介绍道:“以鲁王为首的宗室王爷从福建沿海走私贸易,不少王爷在福建私置田产,其中不乏和当地驻军勾结,私吞屯田的,邓茂七一案虽是当地士绅地主苛待佃农引发的,可一旦招安,往深处查,这些人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个都跑不掉。”

    于谦顿了顿后道:“陛下,我大明安定已久,看着是国泰民安,但从亲征一事中便可看出,我大明面上是安定,内里却是沉疴已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