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乐瞪着面前七歪八倒的字迹,分分钟梦回《本草纲目》。

    铅,又名青金、黑锡、金公、水中金。

    铅丹,又名黄丹、丹粉、朱粉、铅华。

    ——你们给一个准确的名字可以吗?

    一名一物可以吗?!

    唉,还是现代化学好,每一种矿物都有一种学名,至不济,你不知道学名,也知道它的分子式——

    比如说,“垩灰、希灰、石垩、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白虎”,这一大堆名字,搞得你头晕脑胀。

    但是,无论你知不知道它的学名,你只要能测出它的分子式是CaCO3,你就可以确定:

    这玩意儿是碳酸钙!

    带老者去集市上采购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水玉?这是水玉,这也是水玉,这个也是水玉,我不知道老爷他们用的是哪一种……”

    “方石?老爷从来不买方石,都是去山中采石的!”

    “白石脂是老爷的一个远支族弟负责供应的,在泰山附近,一年送来两次……”

    “月石是从商队那里定的货,一年来一趟,送够一年的用量,窑里备三年的货……货从哪里来?不知道,只知道商队是关中来的……”

    沈乐:“……”

    我可以去死一死吗?

    可以吗?

    可以立刻死出去,死出这段记忆,然后返回现实中,努力查阅资料,翻阅典籍和论文,了解邢窑透影白瓷的配方,再到这里来烧瓷吗?!

    很遗憾,并不行。沈乐只能努力搜索枯肠,回忆自己在修复画卷的时候,好歹和那些古代矿物颜料战斗过,记得的那些矿物的十七八个别名……

    “按理说,白色瓷釉的一般配方,应该包括石灰石,长石,高岭土,石英,之类之类的。

    可能还有一些含量较低的配料,比如滑石粉,钛白粉,草木灰……”

    摔!

    这些玩意儿,到底哪一样是哪一样啊!!!

    沈乐头晕脑胀,只能拉着老家人,翻山越岭,一个一个地方找采石场、找矿场,一件一件询问。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弄明白了“方石”就是那种半透明的,一小块一小块方方正正的石头,有浅黄、浅红、褐黑等各种颜色:

    “但是老爷他们采回来的石头,都只要几乎没有颜色的。前些年,采到一批如冰似玉的,烧出来的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