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五日,农历正月初一。

    一大清早,李长河就带着朱琳回到了家属院,毕竟今天家里的客人肯定格外的多。

    家里面,沈玉秀跟李晓君也早早的起来了,在家里忙活。

    “妈,我跟长河带了点花生蘸上来,你找个盘,咱们摆桌上。”

    进了门,朱琳扬了扬手里的小袋子,冲着沈玉秀说道。

    “哎呀,家里那么多零嘴了,怎么还买这个?”

    花生蘸也是一种小吃,就是炒熟的花生外面裹上一层白色的糖衣,又甜又脆。

    “昨儿个去百货商店那边,长河看见了突然想吃,我们就买了些,反正今天孩子多,摆上让他们吃呗。”

    朱琳笑着解释说道。

    “他就是嘴馋,来,给我吧!”

    “你啊,赶紧去沙发上坐着,你现在大着肚子,今天可得小心点,别让那几个孩子给冲撞了。”

    “长河,你今天不用干活,就看好琳琳就行了。”

    沈玉秀冲着李长河叮嘱说道。

    现在朱琳怀孕已经七个月了,肚子已经大起来了,今天家里孩子又多,沈玉秀可得仔细叮嘱着李长河。

    “行,我知道了妈,我跟她先进屋里了。”

    随后,李长河带着朱琳回到了他以前的屋里,当然现在是李晓君他们的房间了。

    不过今天初一,李晓君屋里收拾的干净,毕竟指不定谁喝醉了又得在这屋里睡一会。

    “哎,这就是咱姐要去的学校吗?”

    书桌前面的小架子上,朱琳看到一本全是外文的书籍,拿下来好奇的问道。

    李长河瞅了一眼,随后点了点头:“没错,斯坦福学院,正好在加州。”

    李晓君考上斯坦福,跟海文的模式不同,因为京城工业学院不同于北大,北大的名字是金字招牌,在海外受到很多学校的认可,但是京城工业学院不一样。

    不过她考上斯坦福跟李长河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说起来这都是老李同志的帮助,当然,最根源上,还是得感谢李家的另一位同姓前辈,就是跟杨阵宁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如今是米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的教授,79年的时候他来华授课,然后主动牵线中国科技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实现学术交流,并亲自从科技大招收了四名研究生,而中国科技大学正是中科院下属的直属院校。

    因为这四名研究生在哥伦比亚大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