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泼刀行 >
    
    “维大宣昌运,圣化昭明。”

    “今立乾坤书院于京畿,承天之道,法地之工。吾侪当秉《考工》遗训,效墨翟兼爱之志,以格物致知为基,以开物成务为任。尔等学子,务须明三要。”

    “一曰崇实,衣桑麻则知耕织之艰,操矩尺则晓营造之理…”

    “二曰通变,昔者公输削木为鹊,飞三日不下,时代嬗递如江河奔涌,抱残守缺者必为涛没…”

    “三曰守正,夫火器可御外侮,亦可戕害苍生,罡炁能镇邪魅,亦能滋长贪欲,须谨记《阴符》所诫: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凡立心谋事,当思利国利民…”

    高台之上,严九龄身着官袍,面色凝肃。

    人的命运,有时候根本说不清。

    他来到京城,原本只想考个功名,对家中有所交代。

    谁曾想,因其祖父《镇国十策》的原因,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皇帝默许,各方合力下,竟硬生生得了个状元郎。

    原本状元郎也没什么了不起,皇帝还有意将一位公主许配给他,再得个驸马的头衔,自此在京城享福,做个什么都不管的闲人。

    而他却对乾坤书院起了兴趣,舍弃不少东西进入其中。

    书院一开始,并不为人所看好,他殚精竭虑,从筹备到现在,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尤其蒸汽机一出,更是要应对各方势力和别人的掣肘。

    好在,一切都挺了过来。

    正如李衍所说,从今往后就是个新的开始。

    广场之上,众多弟子们也是心情激动。

    他们按照科目分列东西两侧:

    “格物科”学子好奇地打量着广场边工棚里露出的巨大杠杆与齿轮轮廓,低声议论着传说中的“铁牛神牛”…

    “玄工科”学子则更显沉稳,目光不时扫过百工楼飞檐上悬挂的桃木七星剑与镌刻着避邪符文的瓦当,那是学院聘请的玄门匠人留下的印记…

    书院初立,很多东西都不完善。

    像这第一批学员,就只简单分为“格物”、“玄工”二科。

    “格物科”的弟子都是普通人,但要么学富五车,精通各种杂学,要么就是那些民间巧匠悉心培养的学徒,动手能力极强。

    至于“玄工”科,则相对人数较少,都是觉醒了神通的弟子。

    地师、傀儡师、药师、玄门匠人…今后的道路多种多样。

    宣读完书院戒律,严九龄却并没急着说话,而是小心将手中绢帛交给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