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筑人生 >
    
    第二九六章 余恨绵绵有绝期

    临清模式因为临清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地域特征,所以萧寒也没指望能够在全国推广,只是把这种模式树立起来,当成是一种改革形式的补充了,可以说临清模式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比如集体企业新兴且蒸蒸日上,比如垦丰以及周边地块适合大规模的耕种等等。

    农民也会自己算小账儿,别的不说,现在种地,农业合作公司十来个人能负责上万亩土地的管理,而唯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也就是移栽阶段这种需要大规模人力的时期,可这种时期,在临清稻区,每年仅仅两次还不到20天的时间罢了,所以承包到户显然是行不通的。

    更何况,随着工业的发展,诸如秧盘育苗,机械抛秧等等种植方式的出现,就连移栽的人力都大幅度减少了,让一个人负责几亩地,那简直就是在浪费人力,老百姓心里十分明白,合作制度节省出来的人力,将是一部分非常可观的资源,正好投注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去。

    在邻村,曾经有过要到户单干的典型,村里在请示了上级之后,痛快的按照人口数量的分包数目的土地划出来交与,也仅仅是一年的时间,这户人家就彻底的服了软,不说别的,就说因为单干需要增添的各种器具就让小心眼的人咧了大嘴,再加上自家的劳力都给束缚在种地上(这种人家,往往是因为劳力方面的优势才执意分包的),收入方面,比人口少,缺乏劳力的小户都不如了。

    各地这样的典型不少,只是经过了一年的实验之后,无不哭着喊着的要重归集体,在这种前因下,林清地区,就这样创造出了始于自己的模式,当然,这和萧寒能够直达天听是分不开的。

    有了林清模式,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影像,很多地方,由于具有林清相似的特点,在艰难的选择之后,也采取了这种模式,当然,小有不同之下,做出各自的调整的情况也存在,不过,这种集体合作制却在这个时空兴起,并不像那个时空在全国也只限于几个村镇——或是一个县,或是一个市甚或一个地区了。

    “天市的邱庄打来电话,说近期要来咱们这儿参观学习,只要是参观咱们的村办企业,我答应了,时间也已经安排好,正好和其它参观单位凑一起解决”!萧家集镇政府的小会议室内,萧家集镇的镇党委书记萧连防正在开会,安排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工作之后,临近散会,宣布了一个消息。

    “萧书记,参观可以,不过在接待的时候,是我们各村负责还是镇里统一”?邻村的村支书张成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