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的碳硅集团属于闷声造车的风格,但它的创始人俞兴刚出道时颇具性格。

    虽说俞兴造车这几年也中途搞过对业内汽车的测试,总体而言却和之前做互联网时截然不同,甚至……

    《华夏汽车报》的记者姚辰风在打电话采访之前琢磨俞兴这个人,觉得可以用“割裂”来形容他在杀入汽车行业前后的风格。

    姚辰风不太关心互联网的新闻,但也知道俞兴创业以来搅起的风云,按照这样的习惯,这位造车怎么也得隔着一阵就批评批评大众,谈论谈论丰田,怎么就金盆洗手了呢。

    他脑子里转着这样的念头,按照约好的时间把电话打给碳硅集团,又转接到了总裁办。

    姚辰风听着电话里颇显年轻的声音,寒暄几句后就常规的发起问题:“俞总对汽车行业最近爆发的黑天鹅事件怎么看?”

    作为汽车媒体的一员,这次的采访其实倒没那么重要,或者说,整个华夏的媒体对于本轮事件的反应都一般。

    柴油乘用车的业务主要在欧洲和美国,包括垄断市场的两种行为也主要发生在那边,所以,国内就是看看热闹,即便有相关的官方调查,层级和力度也不是很高。

    至于车主与潜在车主,那更对此不太关心。

    姚辰风申请这次的采访主要还是注意到国外媒体谈论特斯拉、碳中和、清洁能源,转而想到国内的电动车发展,所以才约了碳硅集团的俞总。

    俞兴面对这样的问题,给予很简洁的感慨:“真的很黑啊。”

    姚辰风一怔,觉得对方还挺有趣,真不像那帮“老车企”那样死板。

    俞兴又笑着补充一句:“这黑天鹅也挺肥。”

    姚辰风觉得这两句很形象,谁都没想到这次事件是波及那么广,冲击那么深。

    他提出第二个问题:“俞总,这次是多家车企被曝光出问题,你认为这是否是汽车行业存在的行业默契呢?”

    俞兴沉吟:“这个……”

    姚辰风又说道:“俞总创办碳硅集团以来是否看到哪些行业潜规则?”

    “碳硅集团还很年轻,临港这边聚焦的是电动车的发展。”俞兴答道,“我们还没那么行业,也就没碰见默契和潜规则,这次的BBA嘛,最终还是要以调查结果为准。”

    姚辰风闻言笑道:“俞总,有没有人说你没有以前那么尖锐了?”

    “这也是采访问题吗?”俞兴轻松的说道,“我倒觉得自己没怎么变,非要说的话,大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