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硅数据做产品的思路与两家巨头不同,依赖的是它成立以来就在摸索和研究的技术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用在‘最新热点’上面,也可以用在海外的‘MusVid’上面,现在就则是用来在国内和竞品拼刺刀。

    当然,产品形式的变化也对技术算法提出新的挑战和进化方向。

    碳硅数据原本主要处理文本信息,自从开始做Mus就必须研究视频、音频等多模态信息的融合和处理,指引流量进行更精确的分配,提高内容分发的效率。

    以及,过去在‘最新热点’图文场景里的算法周期是分钟级的,现在面临短视频用户大大提高的互动频率,也必须把算法的推荐周期提高到秒级。

    不光是用户的点赞、收藏、评论,更是要在用户观看某条视频时出现类似暂停、回看等特定画面时而有所反馈,根据最新行为来调整内容推送。

    这显然是精细活。

    相较而言,微视是流量的大水漫灌,抖音就是流量的如臂使指。

    阿里在去年提出了淘宝上的“千人千面”,同样是要给用户不同需求做精确匹配,对流量进行更好的分配,但就这次上线的“乐音”来看,它并没有在短视频市场进行类似的技术尝试,仍然在单纯的对标微视。

    碳硅数据公司在内部的讨论看法趋于一致,抖音已经做好了围绕“用户的内容生成”与“算法的分发驱动”的产品战略,而对手们暂时还没做好。

    按照邢宏宇满是信心的表态:“俞总可以把微视打到解散一次,我们就能再把微视打到解散第二次。”

    这话很振奋。

    只是,考虑到他前微视负责人的身份,也显得颇为古怪。

    邢宏宇是从美国的一线战场返回,这次既是向仍然关心海外进展的吕海颖述职,也是结合他自己的经验来提供对国内竞争的意见。

    国内短视频的竞争比大家预想的都要快,所以,他还专门找俞总请教了自己的私事。

    邢宏宇目前的职位是碳硅集团的产品总监,关心的是国内能否存在自己的用武之地。

    俞兴听完邢宏宇委婉的诉求,直接回答道:“刘炽平之前还关心你呢。”

    “呃。”邢宏宇参会时还毫不留情的谈论企鹅偏颇的产品策略,没想到这会能听到前BOSS的关心,心情有些复杂,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刘总他……他还好吧?”

    俞兴没有遮遮掩掩:“他很好啊,他还威胁我,提到你的竞业协议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