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签售会,江弦没拿到一分钱报酬,反倒掏了不少,因为他把在场作家们的签名作品都购入了两套。

    其实也没什么所谓。

    这签售会本就属于公益性质的,谁也没指望拿着什么钱。

    而且目光放的长远一点。

    签售会的好处是会慢慢展现出来的,作家名气的提升,和读者距离的拉近,也会带动自己作品的销量,所以并不是全无好处。

    至于这些签名书,在场的这些个作家在后世哪个也是响当当的名字,这些书籍收藏着以后也是一批宝贵的收藏品,而且江弦又不缺这点钱,随手就能做了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还能卖在场的大伙一人情,拉近拉近距离,以后可以搞个“江家帮”,嗯,不是说要搞拉帮结派,而是说,这个“江家帮”,主观上不存在,但是客观上存在。

    抱着一捆捆的书,海淀的干部肯定不能让江弦就这么抱回去,特地给他分辆汽车,给他连人带书送回家里,总之规格是给他给的相当到位。

    “买多了,这么多书,放在家里都放不下,这书架太小了。”回到团结湖江弦就开始犯愁。

    “你还愁没地方放啊。”朱琳翻个白眼,“别人没地儿放就算了,咱家可不缺房子这玩意儿。”

    别人的三十多岁,可能连一套房子都没分着,还得一大家子挤在几平米大小的职工宿舍里,每天汗臭、尿臭、脚臭、饭香混合在一块儿。

    但是江弦的三十多岁,已经是多幢房子的户主了,且不提国外的,就说京城,除了景山东户口、翠花胡同、团结湖这三套,前段日子,他爹江国庆帮着江弦在京郊收了好大一片面积农村的破房子。

    朱琳都想不通,京郊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上那儿买什么房子去?

    谁住啊?

    不过在家里,始终是小事听她,大事听江弦,基于江弦那么多次的正确抉择,她一向也比较相信丈夫的判断,而且江弦也不是那种自个儿闷着头定主意不和她商量的人。

    他可是专门抽了一个晚上,好好给朱琳讲了讲人口问题和房屋问题,还有京城今后的扩张问题,总之给朱琳听得是一愣一愣的,连方家庄、庞各庄这些京城的“菜篮子”,以后也是寸土寸金之地?

    还有新发地。

    那本来叫新坟地,比邻清朝皇家狩猎园区,之所以叫新坟地,是因为这里是世代为皇家猎场看门人的坟冢。

    不过1958年,这里坟地被铲平了,就改名叫了新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