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十一月底,既是军衔晋升的日子,也是老兵退伍的日子。

    所有的军人,服役第一年结束,往后都可以统称为“老兵。”

    上至麦穗首长,下至第二年的上等兵,无一例外,泛用性极强。

    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光荣的称呼。

    这也为“老兵”两个字,赋予了太多不寻常,且非常沉重的意义。

    新兵成为老兵的标志,并不是素质达标,更不是兵龄足够。

    而是学会适应离别。

    在换上“两拐”之前,要送走一直猛练自己,但惹出事来总会为自己扛下的班长。

    还有总会笑着打圆场的干部,时不时自掏腰包,搞点饮料烧烤来犒劳新兵的老兵士官

    他们走后,没人再会为了新兵遮风挡雨。

    往后军旅生涯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学着自己去面对。

    更不会有人在半夜时将新兵从床上悄悄喊到厕所,偷偷递过来一根烟,温和的问你是不是想家了。

    似乎从换上“两拐军衔”那一刻开始。

    “想家”这个概念,就从这群上一秒还是新兵的老兵身上消失了。

    因为他们是老兵。

    是要带着新一批曾经的“自己”,不断成长的老兵。

    所以他们就必须学着扛起责任,更不能想家。

    从本质上来讲,每一个军人的成长史,都是一部写满了眼泪的“离别史。”

    当老兵时,送走老兵。

    转士官时,送走战友。

    离开的人告别部队,奔赴新的人生。

    留下来的人,则是在这种离别中,收获级别愈来愈高的军衔,不断成长。

    换个角度理解。

    也正是因为这群人的离开,才换来了留下的人的成长

    而现在,这种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够稀释的离别,在赵卫红身上集中爆发开来。

    赵卫红不光要亲眼目睹一路提携着他的老兵,班长,干部,离开部队。

    还要同时送走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

    赵卫红很优秀。

    347团几乎没人不认识他。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卫红此刻承受的“冲击”,要远比其他人,凶猛的多。

    “噔噔噔!”

    赵卫红跌跌撞撞的上前两步,看了一眼道路两侧如林肃立的队列。

    理智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