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太极殿,大朝会。

    梁柱间还萦绕着淡淡的硝烟味。

    铜鹤香炉里的檀香燃得笔直,却压不住满殿的滞涩气息

    长安城中够得上品级的基本上都来了,紫袍绯袍挤挤挨挨,靴底碾过金砖的轻响里,藏着数不清的忐忑。

    太子走了陛下当年的老路,关键还走通了,这让后面得到消息的百官面面相觑。

    当然,前夜的爆炸声也是让很多人都没睡着。

    李承乾一身亲王蟒袍站在丹陛东侧,玄色的袍角绣着暗金龙纹。

    他望着阶下百官,目光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湖面,仿佛前夜玄武门的轰鸣只是一场幻梦。

    李世民没来,但作为皇帝内侍的张阿难来了,也算是代表了皇权的正统性。

    “陛下有诏——”

    册李承乾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太子承乾,性资英果,器宇宏深。早从师传,明习韬略;屡观戎事,深谙军机。往岁巡边,护驾有功;今兹整旅,众望所归。”

    “朕承天命,抚育万邦,念及边尘未靖,师旅需才。特册命皇太子承乾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内外诸军,节制诸道兵马。凡征调粮草、任免将校、攻守方略,皆由其便宜行事,不必奏请。”

    “其当体朕意,振扬威武,安辑四夷,保固社稷。勿恃功而骄,勿徇私而废公,勉旃!”

    “钦此!”

    张阿难的尖嗓划破寂静,这位伺候了李世民二十多年的内侍,今日依旧捧着明黄帛书,只是鬓角的白发似乎比昨日又添了几缕。

    百官面面相觑,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官职原本是没有的,不过从今日起就有了,这意味着往后所有的兵权,全都归于太子掌控。

    有位年近七旬的老御史没拿稳笏板,玉板“当啷”掉在地上。

    他慌忙去捡,却看见自己的手在抖——连调兵之权都能“不必奏请”,这个中意味自然清楚。

    房玄龄站在文臣之首,花白的胡须垂在胸前,遮住了紧抿的嘴唇。他望着丹陛上那道年轻的身影,恍惚间竟与二十三年前的李世民重合。

    当年武德殿的朝会,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时,百官也是这般噤若寒蝉。

    只是那时的他,还攥着拳头盼着新朝气象,如今掌心却沁出了冷汗。

    然这还不算完。

    张阿难朗声读完第一份诏敕后,随即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