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和通报消息以后,金墉城内已是一片欢腾气息。而等孟和意外归来,详细向刘羡讲述城外的情形与自己逃脱的经历,朝廷对取胜的信心可谓达到了顶峰。
一时间,残军诸将皆人人思战。如苟晞、上官巳、令狐盛等人,都争着要做此战的先锋。其余各部将校,献策的献策,表态的表态。就连朝中那些对刘羡怀有腹诽的百官公卿们,不管亲不亲近,此时也一改悲观面貌,对刘羡歌功颂德起来。
在没看见希望的时候,众人在城内度日如年,有些人更是恨不得立马向张方投降。可在发现胜利离自己近在咫尺后,大家顿时又稳重起来,就好像哪怕在城内喝一辈子粥,也有几分甘之如饴了。
见孟和平安无事,刘羡自然也是极为高兴。不过他也知道,人总是这样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可这往往是一种错觉。哪怕己方现在有了兵力上的优势,也有可以内外夹攻的战略优势,想要取得胜利,实际上还是不太容易。原因无他,张方的立营实在是太小心谨慎了。
这些时日,刘羡一直在研究他在金墉城外修建的土围,老实说,已让刘羡倍感棘手。不料张方竟然还不嫌麻烦,又在城东修了两座坞堡。这哪里像是在行军打仗?完全就是一群搬家的蚂蚁,似乎没有一个蚂蚁窝,他们就不能呼吸似的。
而如此一来,所谓的里应外合,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发动。一来刘羡并没有见过城东的两座坞堡,对其的防御难以做具体的估计。若西军就是依托土围与坞堡而战,那哪方面的防御不是防御?胜负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决出的。二来东军的素质刘羡也不了解,大概是不如西军的,若不能一鼓作气地战胜对方,那结果可能和西垒之战差距不大。
但在刘暾那边既然已经传来消息,说是要在正月辛未这一日发起决战,那刘羡自然也不可能不响应,这大概就是最后的机会了,无论结果是胜是败。
因此,在孟和归来后,最后的这几日内,刘羡不仅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愈发地殚精竭虑。
他先向傅畅下令,把金墉城仅存的松明与火油都拿了出来,用以制作大量的火把,到时候自占领的土山处往东冲,遇到能烧掉的栅栏与望楼就点燃,至少要先冲出一条与援军联络的道路来。
与此同时,他又把城内仅存的粮食都拿了出来,让城中将士们好好吃了几日饱饭,只有确保了足够的体力,才能与西军做最后的斗争。
但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失败,城内将不再有任何存粮,西军将获得最彻底的胜利。
一时间,残军诸将皆人人思战。如苟晞、上官巳、令狐盛等人,都争着要做此战的先锋。其余各部将校,献策的献策,表态的表态。就连朝中那些对刘羡怀有腹诽的百官公卿们,不管亲不亲近,此时也一改悲观面貌,对刘羡歌功颂德起来。
在没看见希望的时候,众人在城内度日如年,有些人更是恨不得立马向张方投降。可在发现胜利离自己近在咫尺后,大家顿时又稳重起来,就好像哪怕在城内喝一辈子粥,也有几分甘之如饴了。
见孟和平安无事,刘羡自然也是极为高兴。不过他也知道,人总是这样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可这往往是一种错觉。哪怕己方现在有了兵力上的优势,也有可以内外夹攻的战略优势,想要取得胜利,实际上还是不太容易。原因无他,张方的立营实在是太小心谨慎了。
这些时日,刘羡一直在研究他在金墉城外修建的土围,老实说,已让刘羡倍感棘手。不料张方竟然还不嫌麻烦,又在城东修了两座坞堡。这哪里像是在行军打仗?完全就是一群搬家的蚂蚁,似乎没有一个蚂蚁窝,他们就不能呼吸似的。
而如此一来,所谓的里应外合,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发动。一来刘羡并没有见过城东的两座坞堡,对其的防御难以做具体的估计。若西军就是依托土围与坞堡而战,那哪方面的防御不是防御?胜负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决出的。二来东军的素质刘羡也不了解,大概是不如西军的,若不能一鼓作气地战胜对方,那结果可能和西垒之战差距不大。
但在刘暾那边既然已经传来消息,说是要在正月辛未这一日发起决战,那刘羡自然也不可能不响应,这大概就是最后的机会了,无论结果是胜是败。
因此,在孟和归来后,最后的这几日内,刘羡不仅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愈发地殚精竭虑。
他先向傅畅下令,把金墉城仅存的松明与火油都拿了出来,用以制作大量的火把,到时候自占领的土山处往东冲,遇到能烧掉的栅栏与望楼就点燃,至少要先冲出一条与援军联络的道路来。
与此同时,他又把城内仅存的粮食都拿了出来,让城中将士们好好吃了几日饱饭,只有确保了足够的体力,才能与西军做最后的斗争。
但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失败,城内将不再有任何存粮,西军将获得最彻底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