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晋庭汉裔 >
    
    太安三年二月,洛阳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然而关于此战的余波却并未停息。

    在旁人看来,在太安二年最后两月发生的战事,实在是打破了许多先例,甚至可以说,完全改变了大晋的国运。张方这一战,逼死了一位辅政大臣,又使得朝中发动政变,牵联了两位三公,数位宗王,最后甚至令天子不得不迁都许昌。这种战果,可以说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几乎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接下来的大晋该何去何从。

    人们无法不去思考这种事情。如果说在此之前,晋室社稷总还给大家一种幻想,认为挺过了这一遭,或许一切就会好起来。但在历经过三杨、楚王、贾后、赵王、齐王、长沙王整整六轮辅政更迭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晋室的气数恐怕已经接近尽头,虽然尚不至于立刻亡国,可天下彻底分崩,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了。

    但天下的形势到底会如何变化呢?这是一个极为考验智慧的问题。

    毕竟当下的形势实在是太过复杂,也太过混乱了,藩镇诸王对朝廷的态度多暧昧不明。又因长沙王司马乂之死,他所任命的诸多都督、刺史,都已失去了靠山,放眼四海九州,到底还有多少人能够效忠朝廷,实在是一个未知数。

    可人们又不能不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根据经验来看,乱局总有结束的那一天,胜利者最终也只有一位。若不能提前做好准备,跟随或成为最后的胜利者,那失败者们都将成为天下一统那惨重的代价。故而为了不成为乱世中其余人的踏脚石,普天之下的智者们都开始竭尽所能,思考未来将何去何从了。

    这一天下午,暮色苍茫,天水人阎鼎在抵达陕县后,前往县府通报自己的姓名,然后在河间王世子司马云的带领下,他得以拜见河间王司马颙。

    阎鼎进来的时候,司马颙正在用晚膳。他今日的晚膳是一碗菌子煮雁汤,配上一盘牛心炙,一盘白灼菘菜。虽然对于平民们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美味,但对于坐镇一方的藩王而言,这却算是非常简朴了。以致于阎鼎看见司马颙紧锁的眉头时,他第一时间心想:莫不是庖厨少放盐了?

    不怪阎鼎这么想,因为这位征西大将军的表情实在是过于阴沉。一面看着桌案上的纸张一面不断地饮食,咀嚼的频率就仿佛是机械一般,根本没怎么品尝食物的滋味,嚼烂了便往里咽,好像无论口中是什么样的食材,都等同于木屑而已。

    但他很快又排除了这一选项。因为河间王喝了一口汤后,似是想起了什么事,脑门忽地青筋暴起,忍不住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