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中诸郡守之中,冯翊太守张辅,实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人。
从表面看上去,张辅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名士。他平日不穿官服,而是轻袍假钟,木屐羽扇,无论在府衙还是军队,抑或是家中,皆是如此。又极好辩论,酒不离手,话不住口,一谈起来便滔滔不绝,最长时曾和人辩论了整整四个时辰。
可稍稍接触过张辅的人就知道,这人和寻常名士全然不同。
他虽打扮和作风与名士类似,但本质却有大的区别。比如辩论,寻常名士多是谈一些“空性”、“才质”、“玄理”等玄之又玄,空之又空的东西,张辅却不一样,他独爱论政谈史,尤其喜好发表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论。诸如张仪不如苏秦、孙武不如吴起、萧何不如范增等等种种奇谈怪论,偏偏他还能说得言之凿凿,头头是道。
除此之外,张辅本人也并非弱不禁风。军中诸项技艺,如骑马、射猎、刀剑等,他可谓样样娴熟,闲来无事时,曾在军中舞一杆一丈八尺长槊,虎虎生风,煞是吓人,即使是军中猛士,见了也心生敬佩。许多人都在私下里议论:真是罕见啊,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奇士!莫非张府君是神仙下凡吗?
张辅当然不是神仙下凡,他只是禀承着这样一个信条:常人便是循规蹈矩的人,而一个人,若想要成为一个非凡的人物,就必须要敢于打破常规,不受常理拘束,如此才能达到诸事无碍的高境界。他又是如此的拥有毅力,并非说说而已,身体力行将这种想法带到了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才形成了这么一套别具一格的作风。
这作风确实为他赢得了格外的关注,现在全关中的百姓都知道,冯翊郡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太守,文人和他比都不如他坚毅,武人和他比都不若他风流。河间王司马颙也因此格外重视张辅,在李含遇刺以后,关中若有不能决断的大事,便经常去信征询张辅的意见。
故而当眼下司马颙听从阎鼎建议,打算除去河东的李矩时,脑中第一时间想到的主帅人选,也还是张辅。
张辅实在是个自负透顶的人,收到军令之后,却并不表示兴奋,而是理所当然地拍着腰间长剑,感慨道:“宝剑啊宝剑,你终于不至于蒙尘了。”
不知情的人听闻此语,还以为张辅是位什么久负盛名的名将,已为朝廷闲置许久。可实际上,张辅此前从未打过什么大仗,也就是剿灭些匪徒,打过些马贼罢了。
但他确是一位有才能的人,在接受军令仅仅片刻之后,在府中稍稍徘徊,张辅便构思出了一样破敌的策略。
从表面看上去,张辅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名士。他平日不穿官服,而是轻袍假钟,木屐羽扇,无论在府衙还是军队,抑或是家中,皆是如此。又极好辩论,酒不离手,话不住口,一谈起来便滔滔不绝,最长时曾和人辩论了整整四个时辰。
可稍稍接触过张辅的人就知道,这人和寻常名士全然不同。
他虽打扮和作风与名士类似,但本质却有大的区别。比如辩论,寻常名士多是谈一些“空性”、“才质”、“玄理”等玄之又玄,空之又空的东西,张辅却不一样,他独爱论政谈史,尤其喜好发表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论。诸如张仪不如苏秦、孙武不如吴起、萧何不如范增等等种种奇谈怪论,偏偏他还能说得言之凿凿,头头是道。
除此之外,张辅本人也并非弱不禁风。军中诸项技艺,如骑马、射猎、刀剑等,他可谓样样娴熟,闲来无事时,曾在军中舞一杆一丈八尺长槊,虎虎生风,煞是吓人,即使是军中猛士,见了也心生敬佩。许多人都在私下里议论:真是罕见啊,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奇士!莫非张府君是神仙下凡吗?
张辅当然不是神仙下凡,他只是禀承着这样一个信条:常人便是循规蹈矩的人,而一个人,若想要成为一个非凡的人物,就必须要敢于打破常规,不受常理拘束,如此才能达到诸事无碍的高境界。他又是如此的拥有毅力,并非说说而已,身体力行将这种想法带到了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才形成了这么一套别具一格的作风。
这作风确实为他赢得了格外的关注,现在全关中的百姓都知道,冯翊郡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太守,文人和他比都不如他坚毅,武人和他比都不若他风流。河间王司马颙也因此格外重视张辅,在李含遇刺以后,关中若有不能决断的大事,便经常去信征询张辅的意见。
故而当眼下司马颙听从阎鼎建议,打算除去河东的李矩时,脑中第一时间想到的主帅人选,也还是张辅。
张辅实在是个自负透顶的人,收到军令之后,却并不表示兴奋,而是理所当然地拍着腰间长剑,感慨道:“宝剑啊宝剑,你终于不至于蒙尘了。”
不知情的人听闻此语,还以为张辅是位什么久负盛名的名将,已为朝廷闲置许久。可实际上,张辅此前从未打过什么大仗,也就是剿灭些匪徒,打过些马贼罢了。
但他确是一位有才能的人,在接受军令仅仅片刻之后,在府中稍稍徘徊,张辅便构思出了一样破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