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十一年。

    河北冀州平原上,麦浪翻滚如金涛。

    清河畔的赵家村里,赵老丈拄着杖站在田埂上。

    他捋须含笑望着自家三十亩麦田。

    长子赵大郎正领着几个佃户除草施肥。

    十二岁的小儿子赵二郎在田埂间追逐蝴蝶,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飞向湛蓝天空。

    “阿翁瞧这穗头,比去年还要饱满哩!”

    赵大郎抹了把汗,黝黑的脸上漾开笑意。

    “今岁若是丰年,咱家便能起三间新瓦房了。”

    赵老丈眯眼笑道:

    “慎言,慎言。“

    “麦未入仓,岂敢妄言丰歉?”

    “然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确是难得。”

    “嘿嘿,真是赶上好年头了,当今天子是圣主明君,咱们总算是挺过来了。”

    他望向远处村落,

    家家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七八个孩童正追逐嬉戏于打谷场上。

    里正王公骑马路过,勒缰笑道:

    “老丈福气啊!”

    “听闻二郎前日背诵《孝经》一字不差,将来必是科举状元之材啊。”

    赵老丈忙拱手:

    “里正过誉了,小儿不过识得几个字罢了。”

    “状元之材实不敢当,那必是天上文曲星的下凡。”

    他话说的虽然谦逊,眼角皱纹却堆成了菊花模样。

    多亏了国家推行科举制,让他们这些平民百姓也有入仕为官的机会。

    否则,郡里的世家,怎么可能把每年的孝廉名额给他们?

    这时节,冀州百姓多如赵家般安居乐业。

    自刘备统一北方以来,少有战乱。

    经李相爷治理,官府轻徭薄赋,仓廪实而知礼节。

    乡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至暮色四合,村落间便飘起炊烟。

    夹杂着粟米饭香与孩童嬉笑,当真个是太平年岁!

    然,天有不测风云。

    自今年三月始,雨汛不至。

    起初百姓不以为意,道是春旱寻常。

    及至四月,仍无滴雨。

    井水渐枯,河流日浅。

    乡老聚于社庙前焚香祈雨,香烟直上苍穹,却不见片云汇聚。

    五月麦熟时节,麦穗干瘪如垂首病人。

    赵大郎掐下几穗搓开,只见麦粒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