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孙权与诸大臣商议,打算向刘备称臣。

    但这里的称臣,并非是孙权要举国向刘备投降了。

    而是孙权单纯觉得夷州本土太过贫弱,如果没有中土的物资供应。

    还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所以孙权向刘备称臣的目的,其实希望能够跟神州通商,得到大陆的补给。

    至于称臣纳贡,忍受“屈辱”这种区区小事对孙权来说不算什么。

    毕竟历史上的孙权,就是赫赫有名的“大魏吴王”。

    称个臣算什么?

    只要夷州还本有自治权,将来发展起来了,再反攻中土也不见得是难事。

    商议既定,孙权当即筹备了些礼物。

    再次遣人出海,前往吴国面见吴王刘永。

    希望通过刘永,与刘备达成和解。

    允许孙权以“藩王”身份,向汉朝称臣纳贡。

    孙权对此事的成功,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

    一方面是因为刘备仁厚,不至于那么绝情。

    另一方面,天朝向来是以万邦来朝为荣。

    如果对一个海外小岛国的进贡,拒之门外的话,会显得天子格局非常小。

    这事儿无论是放在当事人眼里,还是后世者眼里都是注定要被耻笑的。

    所以孙权对此事颇有信心。

    夷州海港帆樯如林,浪涛拍岸。

    孙权立于码头,目送使船扬帆启程。

    船上载着呈递刘备的降表,以及献给大汉的贡礼——

    夷州特产的珍珠十斛、珊瑚五树、沉香木百斤。

    “此去建业,风波难测。”

    吕范在孙权身后轻声道。

    孙权目光深远:

    “刘永既示善意,当不会为难使者。”

    “若能得通神州,东安与夷州便有了依托。”

    然而他们不知,此时的吴王刘永,心中早已另有盘算。

    使船航经半月,终抵建业港口。

    吴王宫阙巍峨,比之东安的简朴别宫,真有云泥之别。

    刘永坐于偏殿,身着赤绶王服,面方额阔。

    眉宇间藏着几分与其年纪不相称的深沉。

    他仔细听着夷州使者的陈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东海公愿向大汉天子称臣纳贡,永结盟好?”

    刘永缓缓问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