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诺基产业链轻而易举就获得了几乎全大学生的产线人员配置。

    这在大学生还是宝贝疙瘩的八十年代。

    堪称豪华。

    而且是各大高校争先恐后的要求带队参与合作,在北郊机场路边那片工业园区里建立各种自动化研究所、材料研究所。

    把产线当教学最前线。

    这是五十年代引进苏廉工业成套配置时候,曾经有过的热火朝天。

    重现了。

    现在各方面条件其实比那时候好了不少,为什么不能像那样再来一回呢。

    让卫东甚至都没太为沪海的道奇产业链宣扬招募人手。

    那边就留给沪海高校呗。

    可这也立刻引起了有些人不满。

    不光有那么多土法上马的修理厂转造车厂,还有其他国营大厂在引进产线,你把人都掐尖了我们怎么办?

    之前没人抢的时候,也没见多珍惜。

    但现在看到收获满满就跳出来了。

    当然,在没有社交媒体、互联网热搜的年代,要么打报告下文,要么就是直接当面骂。

    直接找到现场来。

    不过这会儿已经不只是高校生聚集,得了消息的各机部都有人来。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人骂骂咧咧,当成下班都还被派过来应卯浪费时间;

    有人是自己找着机会赶来;

    更有人是生拉活拽的把领导、专家都找齐了看看新局面。

    有头脑有格局的人,多少能意识到这是民营企业,或者不同模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关键节点。

    先看看,观察了解思考琢磨到底是怎么回事,才有资格做判断。

    这是个起码的思路吧。

    于是集中的人就太多了,光这部分加上伍曦呼朋唤友,都有上千人。

    还破天荒的多了摄像机麦克风,记者更是出没其间。

    虞晓秋很激动,感觉自家出息了,终于得到这么多官方认可,积极的带着副食妹子和一帮办公室文员做好接待安排工作。

    男人这时候天然更有视野些,汪志文和刘志远他们察觉出来不同,面色有点凝重。

    尤启立则愈发兴奋。

    哪怕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也能看出来有些人真是天生的大场面选手。

    让卫东应该是后天锤炼出来的吧。

    要说没点挠头不可能,他真的只是那天在办公室看见那么多大学生职员,顺口说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