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天佑大概率是陈耕耘的私生子。”周奕指着贴在白板上的陈耕耘年轻时候的照片说。

    “陈耕耘履历上空白的那两年,也就是六三、六四年,应该就是他作为知青上山下乡的两年。”

    “那个时候,他还不叫陈耕耘这个名字,而是叫陈忆民。”

    “这个长风林场,估计就是樊天佑的老家长风岭。据我所知,六八年之前的知青上山下乡,主要就是去偏远地区的农场开荒,六八年之后插队落户的模式逐渐增多。”

    “而这些农场,基本都是开荒性质,从无到有,条件特别艰苦。要么是戈壁滩、大草原,要么就是背景里这种大山老林里面。后来有些地方会保留农场的叫法,也有些地方会改名。”

    周奕这番话让大家都有些惊讶,这家伙年纪轻轻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

    “所以樊天佑,可能就是陈耕耘在长风林场上山下乡时留下的私生子。”

    谢国强扭头问梁卫:“梁支队,省厅派去樊天佑老家的同事到了吗?”

    梁卫看了看表说:“差不多应该到当地市里了,不过这个长风岭距离市区很远,而且交通非常不便利,据说连像样的公路也没一条,所以估计到那边还得几个小时吧。”

    “好,到了之后,除了查樊天佑的情况之外,再把周奕他们查到的陈忆民这个名字的信息也一并查下。”

    “好,会后我打个电话。”

    谢国强扭头看了看满屋子的人,然后锁定了王主任:“老王。”

    “哎,谢局。”

    “六十年代的知青的档案资料,一般是哪个部门保存的?”

    王主任回答:“这个比较复杂,会拆得比较细。像是原派出单位,比如学校、街道办事处等,还有原接收单位,就是这个长风林场,都会保存不同的资料,不过咱们这边的话,应该是统一保存在市档案馆的,像什么安置名单,户口回迁记录等等。”

    谢国强点点头:“那你就和档案馆那边联系,赶紧把这个陈耕耘的知青资料给找出来。到时候和长风岭那边的信息对齐一下,就能确定这个陈耕耘上山下乡的地方是不是就是樊天佑出生的地方。”

    “好的。”

    “吴永成。”谢国强扭头喊道。

    “这儿,谢局,我在这儿呢。”吴永成从后面的窗边举起手来。

    “你怎么躲那儿了?”

    吴永成掐灭烟头不好意思地说:“烟瘾犯了,抽一口,怕熏着大伙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