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汴梁城皇城中,十里长亭连营,三四万妙龄女子自大宋各州府汇聚而来,如春日漫山遍野的桃花,骤然绽在宣德楼前面的广场上,乱哄哄黑压压的一片。

    经过赵俣同意,由蔡京亲自主持,户部先明确此次秀女参选范围。

    具体就是,汉籍达官贵胄、士绅望族女子,年纪十岁到二十岁,无残疾、无婚嫁记录,处女,由各地方官员统计名册,逐级上报至户部。

    此环节先排除不符合身份、年龄的女子,确保根正苗红。

    ——后来,为避免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有怨言,赵俣君臣商量了一下,又给了其他各少数民族贵族一共一千个名额。

    朝廷规定,凡是京外参选女子,由户部统一安排交通、食宿,在选秀前集中抵京,与京师女子一同到宣德门前集合。

    各州府的护送官手持黄册,按路府依次点卯,名册翻过的簌簌声里,江南女子的吴侬软语、蜀地少女的清脆嗓音、中原姑娘的爽朗应答以及各异的少数民族的语言交织在一起。

    她们大多都压着几分怯意,身着彩色罗衫,只有一小部分,身着浆洗得发白的细布襦裙。

    仔细一看,就不难看出,她们眼神里无不藏着对皇宫的茫然与期许。

    晨光初现时,少女们按高矮排成数十列长队。

    待到午时,钦天监官员捧着罗盘来到阵前,选定“东南巽位”为起选点。

    随着一声铜锣响,第一组五十名少女迈着细碎的步子上前。

    她们每人持“绿头牌”(写有姓名、年龄、族籍、家世的木牌),等待入宫。

    少女按批次进入皇宫,由赵俣、孟相、刘清菁、郑显肃、王懿肃、郭婷、张纯、李琳等逐一审阅。审阅时仅看容貌、身段、言行,若被看中则留下绿头牌(“留牌子”),未看中则“撂牌子”,直接遣返回家,可自行婚嫁。

    “留牌子”的少女需再次入宫,接受更细致的考察,包括才艺(如针线、礼仪)、家世背景核查,少数民族的还要测试汉语。此环节会进一步筛选,淘汰不符合要求者。

    朱琏、朱璇、朱凤英三姐妹凭借着优秀的相貌、才艺轻轻松松就进入了复选。

    复选通过者,根据赵俣的心意分为两类:一类直接纳入后宫,成为赵俣的女人;另一类则指婚给皇子宗亲。未被选中留用的,仍会“撂牌子”,允许出宫婚嫁。

    整个流程核心就是“择优选拔、服务皇室”,既保证后宫和宗室婚配的优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