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子:我不会当刘备,难道我还不会当刘禅?(1/5)

    
    …

    在高丽王朝,位于首都开京附近京畿湾的礼成港,虽在后世销声匿迹,却是此时无可替代的水陆交通枢纽与国际商贸大港——高丽王朝对外海上贸易多由此启航,商贾往来不绝。

    礼成港的核心地位,源于三重关键优势:其一,作为天然深水良港,它可停靠各类大型船只,具备优越的通航条件;其二,紧邻首都开京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连接高丽王朝政治中心与海外市场的关键节点;其三,它是高丽太祖王建的“龙兴之地”,承载着高丽王朝的起源记忆。

    王建家族的崛起,与礼成港深度绑定。在后三国时期,王建的祖父辈依托礼成港的海上贸易积累财富,成为豪商;经数代经营,其父王隆更是彻底掌控礼成港及开京周边区域,跻身地方豪强之列。

    新罗末年,新罗宪安王庶子弓裔追随农民起义领袖梁吉起事,王隆随即带着少年时期的王建归附。凭借出众的能力,王建迅速成长为弓裔麾下的核心干将。待弓裔建立后高句丽,却因统治暴虐、愚弄百姓失尽人心。

    最终,王建的心腹骑将洪儒、裴玄庆、申崇谦、朴智谦发动兵变,驱逐弓裔并拥戴王建为王。

    公元九百一十八年,王建在开京登基,定国号“高丽”。

    此后十余年间,王建率军南征北战,先后攻灭后百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建立起延续二百余年的高丽王朝,而礼成港的“龙兴”之名,也随高丽王朝历史一同被铭记。

    ……

    这天黎明,墨蓝色的天幕被东方天际的晨曦撕开一道浅金缝隙,京畿湾的海面还覆着层薄薄的晨雾,浪潮拍打着礼成港的岸礁,发出规律的低响。

    这本该是港口商贩准备卸货、渔民扬帆出海的寻常黎明,直到远方海平面上,一支遮天蔽日的庞大舰队,破开晨雾缓缓驶来。

    这舰队规模惊人,数千艘战舰如同移动的山峦,在海面铺开漫长的阵线,船帆连缀成片,几乎遮蔽了半边海域。

    而行驶在最前列的,是百余艘体型尤为壮硕的铁包木巨舰。其舰身主体以坚硬橡木打造,船舷要害处包裹着厚铁板,在晨曦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甲板上,数十门“李琳炮”排列得如同整齐的阵列,炮身漆黑如墨,炮管修长笔直,管壁厚重扎实,从炮口到炮尾呈渐粗的纺锤状,炮口对准前方时,仿佛蛰伏的巨兽正露出獠牙。

    每门李琳炮后方,都站着一什(十名)身着统一甲胄的炮兵。他们肩扛药包、手按炮闩,站姿挺拔如松,甲片在晨光中泛着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