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国打到高丽开京,将高丽睿宗王俣捉到金国之前,大宋跟高丽一直都有频繁的海上贸易。大宋的海上贸易的东北亚航线,主要贸易对象就是高丽和日本。

    这并不是赵俣开发出来的海上贸易航线,而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海上贸易航线。大宋跟高丽和日本进行海上贸易,早有惯例。

    这事要是认真追究起来,甚至可以追溯到周武王灭纣,封箕子到半岛时期,那时,中原人就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半岛教其民田蚕织作。

    ——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最早传到了半岛地区。

    所以,高丽人在很早以前就知道中国的强盛。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高丽籍将士所描述的大宋的繁荣富强先进,那些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深信不疑,就像八九十年代的国人觉得漂亮国是人间天堂差不多。

    再看到郑忠宋等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的风光,有了榜样的力量。

    以及有高丽籍监军的政治教育。

    从礼成港来的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心中不禁浮现起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壮志。

    闲言少赘。

    经过急行军,刘锜所率领的宋军先锋部,很快就到了礼成城下。

    虽说宋军的行军速度已经很快了,但他们到达礼成城时,礼成城中的高丽守军还是已经完成了关闭城门固守待援的准备。

    礼成城是一座典型的高丽小城,规制不大却处处透着“小而坚”的防御巧思,所有设施皆为抵御骑兵突袭与长期围困而设。其城整体呈不规则矩形,东西长约四百五十步,南北宽约三百八十步,周长不足两公里。因建在缓坡台地上,北城垣依坡而筑,比南城垣高出近两米,形成天然的高低落差防御。

    其墙基以青石板垒砌,厚达五米;墙体用“版筑夯土”工艺筑成,中间夹一层碎陶片加固,顶宽三米五,可容四名士兵并排行走;城墙平均高度六米,南城垣因地势较低,额外加高至七米,墙顶外侧筑有一米二高的女儿墙,女儿墙上每隔一米五开一个箭窗,箭窗下宽上窄,便于守军俯身射击。

    城池外围绕一周护城河,河宽八米,深三米,引附近山泉活水注入,河水常年清澈却深不见底。河内侧岸边筑有一米高的羊马墙,墙顶设尖刺,可阻挡敌军靠近城墙。护城河正对南、北两座城门的位置,各架一座木质吊桥,桥长九米、宽两米五,桥面铺厚木板,底部用铁链与城楼上的绞车相连,战时可迅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