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沪上危情 >
    
就带这么点家伙事是肯定解决不了的。”

    “便携式应力仪,检测基础数据足够了,肯定比不上某人用糯米胶当发蜡多功能。”

    好嘛,句句有回应,跑了五趟设备科还这么精神!

    等她把箱子拖到一楼前厅,后面无事的陆砚蹲在一旁又成了喽罗。

    蝉鸣突然被热浪压成断续的嗡鸣。

    “刚才给你打了好多电话你都没接......这房子每停工一天,菜市场卖糯米的阿婆就少三个主顾。”他一副为生民立命舍我其谁的浮夸口吻,“巷口修鞋匠等着接我们团队的劳保鞋单子,连居委会都在问老洋房的事情。”

    此处就两人,不聊天多无聊啊。

    “但仪器调度需要遵守《文物保护设备管理条例》。”

    杨灵的激光探头在梁架间织出蛛网,头也没转直接怼回去。

    又来了,出口成章啊你。

    陆砚本想着先要个联系方式的,但现在决定先让她意识到古建和商业项目的区别。

    “知道为什么工匠要在柱础下埋酒坛吗?”

    没等对方回应,他蹲下身抚过砖缝:“民国二十三年...左右,大旱,老师傅们用黄酒调糯米灰浆,既保湿度又防蚁蛀。”轻叩两下青砖,“去年我按古法重调比例,隔壁阿婆说闻着像她出嫁时的合卺酒。”

    陆砚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抱怨了。

    难怪总有人愿意指桑骂槐,这感觉真爽。

    不知道杨灵听没听懂,白衬衫被穿堂风掀起一角,回复逻辑严丝合缝:“科学检测不需要民间传闻佐证。”

    “上周台风天抢修屋脊,我在夹层里找到这个......喂,你看一眼咯。”

    陆砚从工具包掏出个锈迹斑斑的饼干盒,掀开盖子是半罐彩色玻璃珠。

    “七八十年代的小孩拿它当弹珠玩,现在的人想找都找不回来。”

    激光笔的红点忽然在墙上打颤。

    杨灵摘下防蓝光眼镜:“所以你意图用情怀替代结构计算?”

    这人真是冷漠啊。

    “不仅仅是情怀,就比如说竹钉。刚入这行的时候,暴雨冲垮了皖南运竹料的卡车。

    三十根毛竹泡在泥水里三天三夜,是学校的老师傅带着我们一根根擦净晾干——”他指着的竹节纹路,“他说山里的暴雨打在竹节上,吸进去的是水汽,长出来的才是这些活着的斑纹。”

    “但比不上现代材料的耐候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