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上转悠一圈,把自家产业巡视个遍,宋念守来到王家宅院附近。

    远远看着,王家宅院经过五年时间,更加破旧。

    门口的石板,已经烂了十几块,未曾修补过。

    镇上人都说,王家完了。

    两年前,有人意外发现,宅院里多了个孩子。

    王永良没有续弦,王楚玉没有嫁人,孩子哪来的呢?

    王永良对外解释说,这是亲戚家的孩子,活不下去了送来养着。

    却没几个人信,你王家自己又活的怎么样?还能养得起别人家孩子?

    各种猜测纷起,王永良为此和人吵了不少次,架都打了两三回。

    可谣言不止,甚至还有更难听的话,不堪入耳。

    虽然宋启山一直没说关于孩子的事情,但宋念守听闻此事,第一个想到,那定然是大哥宋念丰的孩子!

    正如相信大哥一样,宋念守也相信未来嫂子。

    没有出嫁,怎可能无缘无故冒出来个孩子,只能是大哥参军前留下的种!

    所以他和宋念云商量后,私下以他人名义,弄了个棉麻工坊和成衣铺。

    这两家产业,“偶然”接触到王楚玉的女红,一拍即合。

    现在王楚玉的每月工钱,已有三四两。

    虽说和王家巅峰时没法比,却足够日常所需。

    倒不是宋家小气,不肯多给王楚玉些银子。

    而是王永良油盐不进,万一给多了让他察觉,恐怕连三四两银子都送不进去。

    关于这事,宋启山自然是知道的。

    他没有多言,默认了兄妹俩的做法。

    王家宅院依旧大门紧闭,只有成衣铺的人来拿衣服时才会开。

    隐约间,能听到里面偶尔传来嘎吱声响。

    宋念守看了会,便摇头叹气。

    “大哥啊大哥,你再不回来,我这可怜的侄子都要娶媳妇了。”

    这话当然有些夸张,那孩子满打满算,如今也才六岁。

    成衣铺的人借着拿衣服空档,没事塞几本书进去,说是私塾不要扔掉的。

    实际上是宋念云和宋念守姐弟俩,根据小时候学的东西,整理归纳后亲手书写而成。

    王家自己的书册,前几年便被王永良卖去换吃的了。

    “听说未来嫂嫂托成衣铺买笔墨纸砚,要不要再开一家文房四宝店?”宋念守想着。

    大哥不在,嫂嫂跟未来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