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新世界1620 >
    
    汉朝以来,东方帝国与大陆西方的交流就不曾断绝。当然,一条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也是在东西方的贸易需求中达成的。但在古代国际政治外交层面,至少在历史文籍的公开记叙中,东方帝国的西行步伐也最远止步于中亚。

    马可波罗的东行见闻让还处于黑暗时代末期的欧洲人心旷神怡,而在文明早熟的东方大地,连绵的战火之后,急于整顿内部的中央帝国与西方的距离也变得比汉唐时期遥远了许多。

    我们可以轻易说出不少明清时期不远万里来到东方的欧洲名人,但除了明初的郑和七下西洋,正史里几乎没有记述明中期以后明代知识分子主动远渡欧洲的内容。地理大开拓的伟大编年史,似乎就成了欧洲单方面“发现”世界的航海日志。

    15世纪中叶,意大利著名的地理学家托斯卡内利在他的日记里留下了这么一段描述:“教皇尤金尼斯四世在罗马接见了一位来自中国皇帝的使者……东方使者对基督徒表示出极大的好感,教皇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当说到东方巨大河流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沿河的众多城市时,教皇情绪十分激动……”

    明朝使者在15世纪中叶是否真得到访过罗马教廷,在正式的历史文献里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印迹,一切都是零碎的推断。不过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写下的记载明亡清兴的历史著作《鞑靼战纪》,则被认为是研究17世纪东方历史的珍贵史料之一,大明文人也在这一时期首次抵达欧洲并被记录进历史:1645年赴欧洲学习的郑维信是有确切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位赴欧的有名有姓的中国人。而1649年代表明朝永历皇帝前往欧洲的陈安德,据说是史料中第一位出使欧洲的明朝外交官。

    向日本求援,向朝鲜求援,向澳门求援,后宫子女皈依基督教……南明永历皇帝在大厦将倾之际到底做过多少病急乱投医的决定,历史可以翻出许多花絮,而陈安德出使欧洲。显然是这一系列死马当活马医的外交手段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段故事。

    南明在西南节节败退,传教士卜弥格被委派为出使欧洲的全权特使,年轻的陈安德携带永历皇帝的亲笔信函与卜弥格同行,成为第一个赴欧洲的“大明外交官”。

    漫长的行程使这场国际外交行动慢到了极致,由陆到海,再由海到陆,1652年12月陈安德和卜弥格才真正到达欧洲。

    有选择中立的威尼斯共和国。有企图浑水摸鱼的法国,有害怕得罪满清导致东方传教事业受阻的罗马教廷,更有只开口头支票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葡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