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人世间 >
    
    地怕秋季旱,人怕老来难。

    ——撒拉族谚语

    腾格尔是巴德尔的孙子、达来的儿子。由于爷爷和父亲都是大蒙古国的功臣,因此,腾格尔自小就和忽必烈的儿子一起玩耍,享受到皇家子弟的待遇。

    自古以来,帝王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十分微妙。父王一般对皇子们怀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延续皇家的江山;同时又非常忌惮他们急不可待,图谋篡权。皇子们多事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又对父王心存敬畏,整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因此,皇家父子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悲壮的大戏。

    忽必烈一共有12个儿子。长子朵儿只早亡。因此,一般都把孛儿只斤·真金作为忽必烈的嫡长子。

    1243年,忽必烈召来中原的海云禅师询问佛法之事。恰逢妻子察必生下二儿子。他便请海云禅师为自己的孩子摩顶取名。

    海云禅师认为人世间万物当中真金最为珍贵,所以给忽必烈的儿子取了个汉名——真金。

    真金在少年时代跟随忽必烈到漠南管理汉地的事务,因此在蒙汉交接的金莲川(在今天内蒙古和河北省交界的地区)生活,接触了一大批汉人儒士。

    忽必烈把真金的教育任务交给了汉儒姚枢、窦默,并且让腾格尔、土木各儿和刘秉忠的儿子王恂等作为真金的伴读,接受汉家三纲五常和先哲格言的熏陶,把《孝经》作为启蒙的课本。

    真金和王恂的关系最好,对他百依百顺,经常听他灌输为学之道和历代治乱的道理。真金对汉学十分感兴趣,勤学好问,与王恂的关系比其他蒙古贵族孩子的关系还要好。

    腾格尔对真金轻视蒙古本族的传统、崇尚汉学不以为然。他们之间渐渐地产生了分歧。

    王恂朝夕不出东宫,陪伴在真金的身边。其他汉臣的子弟也与他相处融洽。

    忽必烈对真金的期望很高,在真金18岁的时候封他为燕王,领中书省事。建立枢密院之后,忽必烈又封20岁的真金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

    真金实际上每月只有两次到中书省巡察一下,平时把中书省和枢密院的事务都交给王恂去处理。

    真金的做法让腾格尔的心中十分不满。他回家的时候向父亲达来发牢骚道:“燕王真金过分亲昵汉人。平时只关心汉诗和汉事也就罢了,如今把自己的工作也交给了汉人。”

    达来低声对腾格尔说道:“你自己心里清楚就可以了,不要到处乱说。真金可是大汗瞩目的接班人啊。”

    腾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