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着性子将特格勒的话听完,威廉的一张脸已经是彻底的黑了下来。

    大陆议会僵而不死不是没有理由的,虽然几年前那场由大陆议会领导的独立战争在英、普两国的合力围剿之下变成了泡沫,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殖民地的人放弃了独立的希望,相反北美独立的战争的失败,让一些三心二意的脱离了大陆议会,剩下的人都是名副其实的激进派。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英普两国没有彻底剿灭这些余孽。

    其实没有彻底剿灭这些余孽不是威廉不想,而是威廉不能。大陆议会在影响力最盛的时期不仅影响了北美十三州甚至它的影响力辐射了整个北美和中美,在它最盛的时期,兵力突破了四万人。

    在将大陆议会的余孽驱逐到了北美大陆的深处之后,英国人对这些余孽除了防备之外便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毕竟当时的情况是大陆议会虽然失败了,但是法国人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和英国人争夺世界霸。在这样的背景下,眼见大陆议会已经不足为虑,英国上下议院的权贵们自然是弹冠相庆,除了留下一部分防备那些余孽卷土重来以及维持治安的军队之后,英国人从北美战场抽调了近一半的兵力去支援其他的战场。

    英国人在北美撒手不管了,而光以普鲁士的两个师团想要剿灭大陆议会的那帮人完全是不可能的,毕竟普鲁士的殖民地乃是由英国人的手中分的,而且这些殖民地上的居民大多对大陆议会持支持和同情的态度。

    大陆议会再落魄,它也有着好几千人的兵力存在,而且大陆议会新的基地乃是北美大陆深处的荒郊野岭。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鲁士要想彻底剿灭这些家伙起码需要两万人以上的兵力,但是要是两个师团都派出去了,这刚刚费尽心血夺得的殖民地又该怎么办!

    所以这件事情就这样被拖了下来。

    而随着普鲁士对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力度加大,原先的殖民地已经没有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因此殖民地只能不断的向西开拓。

    大片的殖民地帮助了普鲁士经济的腾飞,要知道普鲁士和北美殖民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谓是非常的互补。

    在普鲁士因为地理的原因,在波茨坦以北的地区大都属于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地区,在农业上这些地区大都是种植黑麦、小麦、马铃薯等,畜牧业则是以饲养乳牛和猪为生。

    而在勃兰登堡附近种植的植物则是以蔬菜为主,但是因为普鲁士近些年逐步开始推进工业化,所以在勃兰登堡的附近。无数的工厂和作坊正在拔地而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