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听,原是个没爹每妈的苦命孩子。收藏本站

    在这个吃口饱饭都难的小村落。

    没有人会去注意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快要死了。

    可村长看着小小年纪的原主,怎么也狠不下心来不管。

    自己养这孩子吧,他家里也没个婆娘能给照顾拉扯的。

    非是害了这孩子不成。

    最后寻着村子里的人家四处打听问了又问,最后终于找见了原主父亲的姐姐家,原主的姑姑。

    原主的姑姑米秀琴,是一个非常势利眼又很小气的女人。

    出嫁的时候让哥哥嫂子给自己陪嫁妆,嘴上说的好听总是不能让自己受了委屈。

    嫁过去了,又事事抠巴哥哥嫂子家的。

    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抠巴到自己家里去。

    米秀琴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当年原主去的时候,年纪正是与大儿子不相上下。

    自家孩子还吃不饱穿不暖的,米秀琴一开始哪里肯要原主这个拖油瓶。

    一口一个不认识,和她没关系。

    后来还是村长一狠心,说只要米秀琴肯收养原主,就每年多给她们家一袋白面。

    要知道那可是白面啊,每年村子里也就那么几户人家有,有的甚至过年才舍得吃上一顿两顿的。

    就是为了这一袋白来的白面,米秀琴爽快的答应了。

    开始的几年,米秀琴对原主还不错。

    或许是因为血缘亲情,或是真心想照顾好哥哥的遗孤,又或是为了那袋年年都有的白面。

    最起码,原主是顿顿都能吃上,雨淋不照也冻不着的。

    但是到了原主十六岁那年,当年的小村长升职被调任到了镇上。

    米秀琴家的年年供应的白面顿时断了。

    正好第二年又赶上了村闹饥荒,米秀琴几乎天天都阴着张脸。

    稍有不顺对原主不是打便是骂,身上的淤青好不容易散下去没几天又有了。

    也幸好那个时候原主也不小了,知道不能还手却也知道跑。

    每次见到米秀琴拉着张脸便慌忙藏起来。

    八十年代初期,人们渐渐开始看重了文学,尤其以家中孩子有高学历为荣。

    村子里有下乡知青办了简易的学堂,米秀琴也积极响应号召将自家的一儿一女送去。

    原主说自己也想去,被冷着脸的米秀琴一顿打的再也不敢说了。

    只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