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崇祯本科生 >
    
    大明皇上干出的奇葩事多了去了,朱由检也不在乎多自己这一件。

    执行廷杖的太监也够坏,板子看着挺狠的,就是飞溅之物没有弄到周围多少,全都涂满了黄澍的全身。

    “启禀皇上,廷杖执行完毕。”王承恩这个老家伙,完全是笑着跑进大殿来汇报的。

    “有没有受伤?腌臜之物涂抹伤口,是会要命的。朕只是想惩戒黄爱卿一下,可不是治罪于他。”朱由检当着众大臣的面,装起了好人。

    “没有,黄大人穿得厚,索性没有皮外伤。”好吧,没有皮外伤,内伤有没有,那就不知道了。

    但是穿这么厚,弄得满身都是,也够够的了。

    “嗯,那就找人架着他,送他回家吧。记住了,别走小路,小路颠簸,一定要正门大街。”

    王承恩当然领悟了朱由检的用心,这是要好好的提一提黄澍的声望了,让他“誉”满南京啊!

    “皇上打板子为何要用腌臜之物?”一个站在最后排的大臣小声问身边的同僚。

    “这你还不知道?皇上是在告诉别人,黄澍就是一坨shi。”

    “好了,众爱卿接着议事。”目送黄澍出了皇宫,朱由检没有散朝的意思。

    “朕近日读史有感,科举的八股兴起,乃是前朝,而程朱理学的兴起,又是在南宋末年。也就是说,这八股和程朱理学皆是在北元时代大兴的。

    众位爱卿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朕想问问,这是为何?”

    科举制度本身,是先进的,并无过错。要说这种制度唯一的弊端,也是它最大的优势。自唐正式推科考以来,朝廷为了让黎民百姓多读书,把官员的任命和科考挂钩,这是一种积极的选拔人才的手段。

    但是同时,又让所有人走向了为了当官,不得不去考科举的道路。

    不管怎么说,科举依然是最公正的,底层百姓最直接的上升渠道。

    朱由检没打算取缔科举。

    武英殿内,依然有大臣在反对科考的改制,但是再也没有人胡搅蛮缠了,反对的理由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最快更新】

    “臣以为,程朱理学已经形成正统几百年了,我大明也用事实证明了它的可靠。即使有心学等新的学派出现,也没有论据证明其他学派就是正确的。”

    吕大器顶着朱由检的黑脸,硬生生的坚持反对着。

    “儒学经典,不能说前人就是正宗的;也不能说后人的学问就是不正宗的。程朱也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