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覆汉 >
    
    扔下这个意图博名或者真心觉得炎汉有天命,但反正只是个腐儒的老者,卫将军公孙珣继续沿河西行不止。

    仪仗七月十一到达函谷关,七月十四到达陕县,七月十七便到达了潼关,此时已经有得到讯息匆匆迎面而来的朝廷使者了。

    而七月十九,卫将军进入华阴汇集了徐荣所部后,却稍作停顿,一来是在此召见了王修、贾诩、钟繇三名关中留守,二来是公孙大娘寿辰的名义稍作劳军和赏赐。

    就这样,一直等到七月二十五,万骑奔腾,簇拥着卫将军的仪仗,方才在长安众臣的翘首以盼或心绪不安中浩浩荡荡过骊山直奔长安而来。

    闻得消息,太尉录尚书事刘虞领头,三公九卿以及同级别的大员、散官,都出城向东数十里,早早来到灞桥相迎。

    其中,细细算来,长安汉廷大员居然只有四人未到……前两个自然是皇甫嵩父子,之前请辞成功的前司徒皇甫嵩走的极为利索,连带着他儿子皇甫坚寿都辞了侍中,父子同行,早早从蒲津避开公孙珣去邺城教书去了;还有一个乃是常驻邺下大学的太常郑玄;最后一个乃是正好告假忙着搬家的尚书仆射王朗……至于孔融,早在前年便被公孙珣弄到邺下亲自看管了,如今乃是邺下大学中牢骚第一人……而除此之外,其余百官自上而下,可以说无一人不在。

    大略要员计有

    太尉录尚书事刘虞;

    司空杨彪;

    光禄大夫黄琬;

    太中大夫王允;

    谏议大夫种劭;

    中散大夫赵谦;

    光禄勋士孙瑞;

    卫尉公孙瓒;

    太仆王邑;

    廷尉周忠;

    大鸿胪赵平;

    宗正刘松;

    大司农冯芳;

    少府张范;

    将作大匠刘范;

    执金吾李邵;

    城门校尉董承,左中郎将伏完,右中郎将王斌;

    侍中杨琦、杨众、刘诞、张昶、射坚、金旋;

    黄门侍郎马宇、丁冲、傅干、盖顺、张昶、皇甫郦;

    又有尚书马日磾、杨密、王芬、邯郸商、淳于嘉、第五巡等人;

    再加上早早随行以御史中丞领雍州牧的钟繇,还有负责京畿重地的虎贲中郎将京泽,京兆尹韩玄、长安令韩锐等人,林林总总,与两三年前相比,变动极多,但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冠盖如云。

    不过,阵容越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