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盗比例30%,防盗时间三天~~

    在玄渊教导少年皇帝读书, 每隔十日就带着乔装打扮的渊帝出宫走访大魏朝京都各处时, 远在西北边境的匈奴终于和大魏爆发了大战, 匈奴来势汹汹, 似乎要趁着大魏朝局不稳, 狠狠在大魏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对于与匈奴的大战, 大魏朝其实早有准备, 一早就决定了要战,而且要狠狠的给匈奴一个教训, 之所以一直没有辟谣, 一直没有肃清朝野内外的谬论,就是想要迷惑匈奴的探子。

    而且大魏朝这边还有暗藏的利器, 由玄渊递上去的火、药配方最终被工部的官员们研究出最佳配比,火、药这种杀伤力极高的热武器终于出现在大魏。

    而这一次与匈奴的战争中,大魏西北军稳扎稳打,结结实实挡下了匈奴的数次进攻,在匈奴的一鼓作气渐渐变得衰落力竭后, 西北军乘势追击,抓住机会用□□这种新型武器大败匈奴, 杀敌三千余,俘虏敌军两千人。

    这五千人皆是匈奴族的精英, 损失了这么多战士, 匈奴族可以说是大伤元气, 没有几年功夫根本恢复不过来。

    别说继续在每年冬日骚扰大魏边关了, 就是如何苟延残喘下去,似乎都成了很大问题,毕竟西北本是苦寒之地,若非靠着每年抢掠大魏获得粮食补给,匈奴人的冬日本就是很难过下去。

    不过大魏自身也是有着隐患,在大败匈奴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反而开出了条件,匈奴可以用牛羊、黄金甚至是奴隶来交换被俘虏的匈奴士兵。

    当然,匈奴人打了败仗,也是要进贡给大魏一大批贡品的,但进贡的归进贡的,赎回俘虏的归赎回俘虏的,不能混做一团,大魏可是打定了注意,一场战争发两笔财的。

    与西北匈奴的战争落下帷幕后,朝野上下为了这场大战的胜利庆祝狂喜,朝野外舆论一致统一,再也没有什么不和谐的话冒出来。

    在这种形势下,废太子与几位皇子夺嫡之争以及先帝逝去带来的不良影响终于渐渐归于平静,渊帝虽然年幼,但他的皇位坐得越发稳固了。

    而在战争落幕一个月后,匈奴族的使者终于带着大批的贡品和交换俘虏的物资来到了大魏京都,但不知是何人背后指教,又或者匈奴族真的聪明了一回,在献上贡品后,匈奴族单于以阏氏之位求取大魏公主。

    就是否和亲这一点,在整个大魏京都又掀起了一波舆论,原本众多臣子士子对于和亲之事都持反对的态度,毕竟与匈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