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一盘散沙的中国帮会
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日本,是绝对不可能单打独斗的,而是需要像过去张浩天参入苏志高一样,去帮白鸟家族的仇敌,而这个仇敌,当然最好是中国帮会。
陈志鹏虽然胆子小,但对于中国帮会还是很熟悉的,他告诉张浩天,曾经有一个叫华威帮的帮会到东京发展过,而且和白鸟家族的人干过几次,但死伤了不少人,后来就退出了东京。而这个华威帮的总堂并不隐秘,就在离东京一小时车程的横滨唐人街里,对外的名字是“耀光武馆”,馆长是一个叫刘忠庭的人,就算不是华威帮的帮主,也是重要人物,而他手下的徒弟,多半都是华威帮的成员。
虽然语言不通,但陈志鹏告诉过张浩天横滨唐人街的日语发音,他已经记住了,招了一辆的士,便说了出来,那司机师傅“嗨”了一声,就载着他向着横滨的西南方向而去。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车子停在了一个地方,张浩天付了钱走出来,抬头就见到一个高大的,镶龙雕凤的中式石门楼,上面写着“中华街”这三个宋体大字。
张浩天知道,他此时已经到了日本华人的聚居点—横滨唐人街,这条唐人街建于一百三十年前,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唐人街,当年国父孙中山起义失败流亡到横滨,积蓄力量重新发动革命,就是全靠横滨唐人街聚集的华人给与了他有力的支持与保护,才让他重新站住脚,最终回国推翻了满清建立了民国。
见到门楼前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容貌穿着都差不多,分不清那些是华人,那些是日本人,不过金发碧眼的欧美人也不少,就像是中国赶庙会一样热闹。
张浩天也想看看华人的聚居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就提着皮箱走了进去。
这一走进唐人街,他立刻感觉到了地理的错位,仿佛一下子就从日本回到了中国。
原来,横滨的“中华街”并不只是一条街,而是由一条主干道和许多岔路组成的一个小区,整个区域里除了那条主道外都是些狭窄局促的街巷,就和上海的弄堂、广州的小巷差不多,巷子的上空拉满了电线,房子大多是两三层的小楼,街道两边最多的是各种中餐馆,可说囊括了中国的各大菜系,另外还有售卖唐装、绣花鞋、中国特产、中草药的店子,每家店的广告与价格牌都是用中文与日文分别书写的,有的甚至还写着英文,而街上最常见的东西就是包子和炒栗子。那些包子都硕大无比,起码比广州茶楼所吃的叉烧包大4倍,一个包子足可以顶上
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日本,是绝对不可能单打独斗的,而是需要像过去张浩天参入苏志高一样,去帮白鸟家族的仇敌,而这个仇敌,当然最好是中国帮会。
陈志鹏虽然胆子小,但对于中国帮会还是很熟悉的,他告诉张浩天,曾经有一个叫华威帮的帮会到东京发展过,而且和白鸟家族的人干过几次,但死伤了不少人,后来就退出了东京。而这个华威帮的总堂并不隐秘,就在离东京一小时车程的横滨唐人街里,对外的名字是“耀光武馆”,馆长是一个叫刘忠庭的人,就算不是华威帮的帮主,也是重要人物,而他手下的徒弟,多半都是华威帮的成员。
虽然语言不通,但陈志鹏告诉过张浩天横滨唐人街的日语发音,他已经记住了,招了一辆的士,便说了出来,那司机师傅“嗨”了一声,就载着他向着横滨的西南方向而去。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车子停在了一个地方,张浩天付了钱走出来,抬头就见到一个高大的,镶龙雕凤的中式石门楼,上面写着“中华街”这三个宋体大字。
张浩天知道,他此时已经到了日本华人的聚居点—横滨唐人街,这条唐人街建于一百三十年前,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唐人街,当年国父孙中山起义失败流亡到横滨,积蓄力量重新发动革命,就是全靠横滨唐人街聚集的华人给与了他有力的支持与保护,才让他重新站住脚,最终回国推翻了满清建立了民国。
见到门楼前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容貌穿着都差不多,分不清那些是华人,那些是日本人,不过金发碧眼的欧美人也不少,就像是中国赶庙会一样热闹。
张浩天也想看看华人的聚居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就提着皮箱走了进去。
这一走进唐人街,他立刻感觉到了地理的错位,仿佛一下子就从日本回到了中国。
原来,横滨的“中华街”并不只是一条街,而是由一条主干道和许多岔路组成的一个小区,整个区域里除了那条主道外都是些狭窄局促的街巷,就和上海的弄堂、广州的小巷差不多,巷子的上空拉满了电线,房子大多是两三层的小楼,街道两边最多的是各种中餐馆,可说囊括了中国的各大菜系,另外还有售卖唐装、绣花鞋、中国特产、中草药的店子,每家店的广告与价格牌都是用中文与日文分别书写的,有的甚至还写着英文,而街上最常见的东西就是包子和炒栗子。那些包子都硕大无比,起码比广州茶楼所吃的叉烧包大4倍,一个包子足可以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