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蓄势待发

    莫清河讶然道:“钦差大人在京时喝过皇尖?啊!是了,杨大人是皇上跟前得力的臣子,自然是有机会品尝到极品贡茶的,呵呵呵”,他说着微笑着摆了摆手,那个采茶女和狮子峰的茶监、税吏都退了出去。

    郑百户迟疑着望了杨凌一眼,杨凌倒不信莫清河会因为这件事就敢公然对自已不利,何况自已带来的人个个武艺超群,人数也比莫税监的人多得多,他随意地摆摆手,命郑百户带人出去。

    莫清河端起杯茶来,慢条斯理地吹着已冲泛的些手艺”。

    那孩子甚是机灵,听了连忙跪倒,欢天喜地的道:“谢过大老爷,只要能有口饭吃,您让我干什么都成”。

    莫清河倒不嫌他脏,呵呵笑着摸挲一下他的脑袋,扭头对管家唤道:“老李,带上这孩子,带吃地了么?先给他垫吧垫吧”。

    杨凌一边与他往回走,一边说道:“莫大人收留过几十个孤儿?这......这真是做了大善事了,不过府中养了这许多小孩子,也真难为了你了”。

    莫清河脸色微赧地道:“大人过奖了,咱家......唉,咱家是啥人儿大人也明白,只想着多做些善事,来生能有个好报应。这些孩子我也只是帮他们讨口饭吃,并未留在府中,而是托人送到本地的织户那里做些杂务学些手艺,看在我的面子上,那些织户也不敢难为他们,给他们一条活路罢了”。

    杨凌对这太监此时真的是肃然起敬了,不管他是不是想积阴德图善报,可是所作所为。多少整日阶慷慨激昂为国为民,却只会泛泛而谈地读书人都比不上,他虽不懂那许多大道理,却是实实在在地做着许多好事。

    虽然,利用职权之便,他也从中收受不少好处,可是他能想着周济下穷苦百姓,这已是极难能可贵的事了。

    本地的织户统归织造太监李大祥管辖。织造大户多集中于苏州,所以李大祥地衙门设在苏州,杨凌和莫清河回了城,没有直接回府,先去了家地方风味的小店。两人坐在垂杨柳下浅饮轻酌,笑品江南风景,随后意犹未尽,干脆去了当地的织户察访。

    杨凌记得幼时读书。就听说明朝年间江南织户雇用工人,已经颇具规模,具有了资本主义雏形,此次去参观的织户,是杭州十几家大织户中的一家,虽不及苏州织户势大,竟也有织机数十张,雇聘女工近百人。杨凌里外走了一圈儿,颇有现代工业厂房流水作业地感觉,不禁兴奋异常。

    临出门时,忽瞧见一个十一二岁的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